close

和自己說好, 生命裡只留下不後悔的選擇: 一位安寧看護與臨終者的遺憾清單| 誠品線上

在我們平日生活中,總把每一天視為在正常不過的一天,但事實上,我們所過的每分每秒,在世界上的某個角落都有人離開人世,同樣也有嬰兒呱呱墜地,這部作品並非熱門書籍,但在探討人生意義與目的,或者是健康財富的目的,很常被拿來引用『人生5個最後悔清單』。在本人看過書籍中至少5本以上都有提到,在人生走到接近結局時,最後悔的事為:

1.我希望我曾經有勇氣活出真我的人生,而非其他人期望我有的人生。

2.我希望我並沒有那麼努力工作。

3.我希望我曾經有勇氣表達我的感受。

4.我希望我跟我的朋友一直保持聯絡。

5.我希望我可以讓自己更快樂。

作者布朗妮.維爾,是一位安寧看護,但她的生活相當迥異於平常人,她過著游牧的生活,喜歡嘗試任何的生活體驗,在做安寧看護前曾做了幾年的銀行行員工作,受不了資本主義的教條束縛,嚮往自由的她開始四處旅行,每到一個新地方、認識新朋友、睡在帳篷或是借宿朋友家中,錢對她來說只是為了解決當務之急的生活支出,在做看護的同時也接案看管房子,個性開朗且相當具有同理心,應對進退也相當成熟,即使一些要求較高的病人,她也可以迅速建立信任關係,給予適當照護。

藉由照顧臨終的病人,作者獲得許多啟發,但因為她感情豐沛,在長期照料病人後竟導致她憂鬱症,差點就做出傻事,在她描述憂鬱者心態及症狀,以旁觀者而言,覺得難以理解,疑問在於:作者在遊牧生活以及嘗試體驗新事物(在農場、酒吧工作、在某個小島上生活,並靜坐冥想,應該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所表達的是世界的美好,但最後她竟困在自己悲觀思緒的惡性循環裡,還覺得周圍人都不理解她想結束生命?還好一通推銷電話解救了她的悲觀思維,慢慢的好轉。可能環境與某些事件啟動了大腦悲傷的思維模式,導致她突然陷在低落情緒中無法自己走出。她之後也不做安寧看護,轉而到女子監獄教學音樂作曲,她整個人生也是充滿曲折起伏,在閱讀過程中覺得:作者的經歷及坦誠,讓她在照顧臨終病患時獲得病人及家屬的信賴,在這18個生死故事中,每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到來,總是令我屏息且神情凝重地閱讀,每個個案背後都是不同的家庭背景與故事,對於死亡也以不同的態度面對,而每個人最終都會走到這一步。

以下節錄作者在做看護時獲得的一些人生啟發:

1.若我們能接受死是不可避免的事,那麼我們便可及早轉移我們生命中的優先事項,有機會把精力放到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

2.我們常花許多時間計劃未來,往往依賴在往後才會到來的事情,靠這些事情確保我們的幸福,或者是假設我們擁有世界上所有的時間,而事實上,我們真正擁有的只是今天的生命。

3.病人問:「妳為什麼快樂」?作者答:「因為快樂是一種選擇,即使生活艱苦,但我不怨天尤人,我努力在每一天找到福氣,盡我所能享受當下的時刻,我們有選擇專注在什麼上面的自由,我盡量選擇積極的東西,感謝我的健康以及每一天都能活著」。

4.每一天總是一份禮物,但只有現在我才慢了下來,真正看到老天每天賜給我們的那樣多的美好。我們太容易想從生活中要到更多,擴大我們自己是夢想和成長的一部分。但是,因為我們永遠不會擁有我們想要的一切,所以欣賞一路走來已經有的,是最重要的事情。

5.我了解到人生只是做一個好人就已足夠。我們為什麼要依賴物質世界來驗證我們的價值呢?不要工作的太辛苦,努力保持平衡,不要讓工作占據整個生活。

對於作者對自己生活的安排,個人是認為並非是良好的範例,但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生活的自由,只要不影響他人及犯罪行為,應給予尊重,作者布朗妮.維爾的價值觀稍微與眾不同,在閱讀過程中除了吸收臨終病人給予最後的人生建議外,作者也花了一定的篇幅描述自己的生活及見解,這部分若能適時刪減(例如:分享自己用意志力讓細胞作用把疾病去除,最後嘔吐完不藥而癒的神奇經驗)或許給讀者的啟發可以更凸顯,是稍嫌可惜的部分,整體而言,18則故事都有值得深思之處,對於人生失去方向的讀者可能會有些啟發,而在死亡面前,我們才會對自己重視的事物重新排序,或許這樣『以終為始』倒過來思考的模式可以幫助我們找到人生重心。(1hr10min)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