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不同角度看待人生職涯規劃,作者提出受薪階級在累積財富速度慢且風險高,且是以時間換取金錢,是以5天不自由換取2天的自由,成功率可能為1/6;因此作者認為辛苦8-10年提供一種滿足別人需求的商品或服務,設計出自動為你賺錢的一套系統,成功率可能為1/7,這才是致富的方法,與其把致富希望寄託於40年持續工作、身體健康、依計畫儲蓄及紀律投資等待複利效應等先決條件,不如聰明的冒險實驗,找出一個解決別人或自己問題的解決方案並提供服務,會是更佳的策略。
以下表格為作者將理財分為三類:貧窮、平庸及財富,各類別的心態及觀念,大家可以自我分析屬於哪一個類別~
理財人行道 | 理財慢車道 | 致富快車道 | |
債務感知力 | 利用賒帳就可以消費 | 債務邪惡,盡量不負債 | 用債務發展自己事業系統 |
時間感知力 | 時間充裕,花錢時不考慮未來 | 樂意用時間換取金錢 | 時間比金錢重要 |
教育感知力 | 畢業後不再受教育 | 教育很重要,是為了更高薪 | 停止學習就停止成長 |
金錢感知力 | 有錢就花 | 盡量儲蓄,不浪費 | 到處都有錢,代表我影響多少人或創造價值 |
主要收入來源 | 追求高薪,有錢就做 | 工作唯一收入 | 事業系統和投資 |
主要財務加速器 | 沒概念,上賭場、買彩券 | 複利效果強大 | 創造資產使資產具市場價值 |
財富感知力 | 死掉時擁有最多財產 | 工作、儲蓄、投資循環 | 建立有助於現金流量和資產估值事業系統 |
理財方程式 | 財富=收入+債務 | 財富=工作+市場投資 | 財富=淨利+資產價值 |
目標 | 為今天而活,不想明天 | 晚年有舒適退休生活 | 努力付出,就擁有越多時間、金錢,透過事業終生有被動收入 |
責任和控制 | 都是別人的錯 | 有責任養家,依賴其他專業 | 靠自己開創生活 |
生活感受力 | 活在當下別管明天 | 放棄夢想退而求其次 | 夢想都值得追求,且相信自己一定能達成夢想 |
作者MJ迪馬哥認為付出勞力的受薪階級風險比創造自己事業風險更高,受薪階級的風險有以下7個:
(1).健康風險:你要好好照顧健康持續到65歲以上,才能開始享受退休財富~若職涯的40年期間發生什麼疾病與意外,以勞力換取薪資的規劃很難進行。
(2).工作風險:你必須持續有工作且能穩定升遷。
(3).房地產風險:持有房地產被包裝為中產階級的致富工具,認為房屋為抗通膨資產,會永遠上漲,但2008年次級房貸顯示出房地產不會只漲不跌。
(4).公司風險:你服務的公司要能長久經營,若在你服務期間公司被併購或解散,將面臨失業。
(5).生活方式風險:你需要延遲享受,努力存錢以為了未來退休時使用,因此你要克制增進生活享受的渴望。
(6).景氣風險:投資使用長期持有策略,希望每年有8%投資報酬率,而市場報酬率每年都在變化,從-20~+20%不等,長期持有30年等於是賭自己的運氣。
(7).心態的風險:受薪階級只有希望,卻沒有控制權,無法控制時間、工作和每週5天的生活,容易產生無力感。
書中提出了受薪階級是不可控制且有限的力量(ULL),財富=就業工作+市場投資。而這些若是需要時間慢慢累積,且工作升遷及投資績效都不是由自己而是他人(或市場)所控制,想要快速累積財富幾乎不可能;不過成立自己的事業是另外一種模式:可控制且無限的力量(CUL),財富=淨利(售出件數×單位利潤)+資產價值(淨利×事業倍數)。財富的累積不會被時間限制住,即使不做任何工作你的財富會自行運作。但書中作者對於創立的事業有限制,例如:加盟創業、小吃攤等自己掌控權低,仍需以時間換取財富的事業很容易落入ULL陷阱中。
創造自己的事業前需注意5大戒律,若違反致富潛力就會降低:需求(解決他人的需求,非自己的)、創業(盡量選擇門檻高的,競爭對手少,事業路線就越強大)、控制(掌握控制權,不要加盟)、規模(大格局思考,範圍或強度=規模)、時間(事業需與時間脫離)。
還有一點我們在理財路上要注意的,是言行不一的理財大師(作家),需查明坊間的理財專家他們是否用所述的方式累積財富,還是為了廣大的追隨者、市場需求及行銷策略而提出理財的建議,書中提到很多理財專家致富方式不是書中所提出的概念,而是販售書籍及課程而致富的(或是本身家境優渥,有較高的風險承受力在幾次的冒險中獲利非凡而具有故事性,吸引粉絲而提供投資建議及課程),我們要能辨別專家是否為真,而作者認為靠自己比相信這些專家要好。
以下節錄書中一些重點觀念:
1.生活是你作過的選擇之總結,包含有意識和無意識的選擇。如果你可以控制選擇的過程,就能控制生活的各方面。你就能得到源於自主的自由。
2.時間不是商品,時間是生命的本質,若有人要求你付出時間,其實就是在要求你付出一部份的生命。
3.就像有全世界最棒的靈感,如果你不加以執行,也不會帶來好處。想要得到牛奶,不該只是拿個板凳、坐在田野,希望一頭母牛自己靠過來。
4.你儲蓄的每一塊錢都是財富自由大軍中的戰士。讓金錢代替你努力,你就能空出時間。你擁有越多的金錢,就越能用金錢爭取財務自由。
5.致富的人通常是生產者、企業家、革新者、有遠見的人和創造者。
6.畢業後是受教育的開始,而不是結束。世界不停變動,隨著世界演變,你的教育也必須與時俱進。
7.你應該試著發揮影響力,並提供價值,可以提供以下服務:使人們更愉快、幫人們解決疑難、教育人們、讓人們看起來更美更健康、給人們安定感、提升正面情緒、滿足他人慾望、簡化事務、增進夢想給予希望。
8.事業是激烈的競賽,爭取的目標是消費者的心理和金錢。市場是大海,裡面的各種生物彼此交戰爭奪食物:金錢。在這場大海的競賽中,最好是在食物鏈的最上層,而不要從最底層逐步向上努力。
9.白手起家成為百萬富翁的人,都是精心協調的過程來創造財富。他們擁有並利用整份致富的配方。財富不是單一偶然事件,財富是一個過程。你可以問任何一位廚師,完美的菜餚需要一系列的食材和操作得宜的過程,加上天時地利,才能完成美味的菜餚。創造財富也是相同的操作方法。
10.要創造財富,必須快速增加收入並且控制開銷。獲得名氣可以打破內在價值的數字限制。如果你變得無可取代,對社會很有價值,獲得影響力,就能賺進大量財富。
閱讀完覺得作者MJ迪馬哥用很不同的觀點分析受薪及創業對於財富累積的差異,強烈推薦讀者要想辦法冒險創業以跳脫以時間勞力換錢的循環,個人認為不需如此黑白分明,可以採取中庸之道,你必須能找出市場需求才能提供服務,發現市場缺口可以藉由接觸相關領域工作時觀察與累積,試著在受薪階段累積創業的構想,對構想進行小量實驗,確定接受度及規模;且每個人個性不同,也許有的人想追求平穩,生活剛剛好即可,沒有太多的生活慾望,知足常樂型,也不見得一定要發展個人事業。
金錢能保障人生一個要素-自由,自由帶來選擇權,自由能保護財富的其他要素:健康和親密的人際關係,也就是說,金錢可以解決大部份用錢解決的問題,例如:服務或換取時間。
個人蠻喜歡這樣顛覆觀念的書籍,會迫使你去思考作者的世界觀與我到底差在哪,我同意與不同意的地方有哪些,他最後創業成功,是可複製的還是因為運氣好~創業風險比受薪階級風險低還是高?這是作者少數意見還是市場多數都這樣認定?我們若想冒險,風險有多高?執行力真的比計劃書還重要?
在思考完後,就結論調整執行方向,他某些論點同意,有些不太認同,但他因為創業成功可以出書大聲分享自己的價值觀,受薪及創業可能是8:2,他已屬於創業成功倖存者,可能需注意倖存者偏誤~這本書其實不是在講致富,而是在講賺錢的心態…用時間及勞力賺錢可能是最容易但很難達到有錢人的境界,若你的目標是想成為正當的有錢人,成功的擁有自己事業會是一條路,細節如何進行就仔細閱讀這部作品,推薦給不想平庸過日子、勇於冒險的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