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光讀書筆記548】6 停損的勝算-撲克牌大師教你如何風險

之前閱讀過「高勝算決策」,對作者的新作有興趣,惟本作的翻譯閱讀體驗不是很順,有些句子像是翻譯機直接轉換中文,語意及順序不通,有點可惜了這本探討人停損時的決策心理。

書中引用大量的故事案例,讓讀者可以從案例中看到在同一狀況下,有預先設定“放棄”條件並執行,與“堅持不放棄”的後果,是生與死的差別,例如:1996聖母峰山難導致15人罹難,但在同一批挑戰者中,有幾名在評估各項條件後決定下次再挑戰,這些人很少人知,卻是很好的案例,告訴我們在不確定的風險中,若風險管理不當的後果,其他還有像是拳王阿里延遲退休,太晚放棄拳擊錯失光榮引退的時機;或是ABC商場從崛起到破產;飛利浦從賣燈泡轉型到健康照護領域等許多故事,都結合了各種認知偏誤,讓讀者結合觀念與實務。

書中提到一部2018年熱門的極限運動紀錄片「赤手登峰」,徒手攀爬優勝美地的酋長岩,看似極高風險的行為(完全無繩索保護,失手將摔成重傷或付出性命)背後是精密的風險管理,書中提到挑戰者勇於放棄,等待時機再捲土重來最終挑戰成功,在堅持或放棄決策的判斷很值得學習。(很特別及巧合的是在連假期間看了「多巴胺國度」、「隱性潛能」等書籍都有提到這個案例,前者是表達此電影將“多巴胺經濟體系提高到另一個維度”。

書中提到許多經濟心理學的理論,例如:

展望理論:解釋了一個人對風險、不確定性、得與失的整體偏好。人都厭惡損失,損失之痛,大約是勝利之喜的兩倍。

沉沒成本:是一種認知錯覺,人們在考慮要不要繼續做一件事、投入更多資源時,會將他們之前已經投入這件事的資源也納入考量,你用掉的資源會讓你更不甘心放棄,更會累積額外的沉沒成本~例如:完成公共建設常遠高於起始預算。

稟賦效應:當你持有一件事物以後,那件事物在我們心目中的價值會比持有前提升。

機會成本:當你決定做一件事時,變無法做另一件事,做每件事請導致無法做其他事情的潛在獲利,就可稱機會成本。

認知偏誤:書中所提到各種認知效應,包含厭惡損失、沉沒成本、稟賦效應、現狀偏誤、不作為偏誤,這些累積起來以致我們很難及時放棄。

也有之前不知道,閱讀本書才知道的理論,像是:

猴子與基座:協助放棄的心理模型

基座是一件事中你清楚自己能夠解決的部份;最棘手是訓練猴子,面對錯綜複雜的問題解決方案為:(1).先辨識困難的部份。(2).盡快解決困難。(3).提防虛假的進展。先對付猴子可讓你面對現實,快一點決定放棄。

以下節錄幾段個人覺得不錯的觀念:

1.面對機會與相關的資訊,我們會過度堅持,拒絕放棄,動用更多資源來挽回先前付出的心血,力挺我們原先的決定。

2.投資散戶的心態是:見好就收、不好就撐著,不願意讓損失變成現實。

3.開始做一件事時,先建立一套終止條件。之後看到終止條件的內容的警訊時,就會明白何時是放棄的時候。

4.現狀是你已經採取的路線,或一貫的行事風格。現狀偏誤便是我們偏愛維持自己之前的決定、方法、路線,不願意轉個彎,走向新事物。

5.從預期價值的角度思考,有助於釐清你目前的路線,是否值得繼續走下去,你可以進行一場精神上時間旅行,你可從當下的線索查看未來,或是聆聽來自過去的訊息。如果覺得堅持下去與放棄二個選項勢均力敵,放棄可能才是比較好的選擇。

6.設定目標之所以有效,是因為目標讓你聚焦在終點線,激勵你堅持下去。但目標是雙面刃,也會讓你在惡劣的局面下拒絕放棄,我們應了解:缺乏彈性的目標不適合變動不定的世界。

7.在人生任何時刻,你都可以選擇維持現狀或改變現狀。選擇維持現狀,變同時選擇了不改變現狀。選擇放棄,變同時選擇了不再持續下去(查理.蒙格的反過來思考)。

這本書讓我特別印象深刻的是:

即使知道這些道理,仍是知易行難,我們還是容易落入這些偏誤之中,有一個客觀觀點的人提供你建議會是不錯的做法;還有我們在做決策時,應該忘記過去,評估未來的效益,不論是職涯發展及投資皆然,若是未來效益已經不符投入成本,設法放棄~書中提及太晚放棄、過度堅持對達成目標並無幫助~雖然很多書籍會建議堅持到底才能成功,並非每個都通用。

若跟以前作品比較,個人比較喜歡「高勝算決策」,將牌局經驗延伸到生活決策中,覺得蠻有意思;雖說這本書也有小部份提到牌局,不過大部分篇幅是一般決策心理書籍蠻常提到的觀念,相較之下特色不太顯著,撇除有點不順的翻譯外,本書仍是值得一讀的決策書籍,讓讀者明白適時的放棄才是通往更快樂人生的途徑,而非無腦的堅持到底,推薦給對人類決策心理有興趣的讀者。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