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要的不是更多資訊,資訊可以隨時取得。大家要的是信賴。在現代注意力稀缺的時代,若讓聽眾感覺無聊接下來就是無意義的浪費雙方時間,而一個有意義的故事能產生信任,進而造成影響力,而影響力可以讓大家團結、克服障礙、達成目標"。
這本書作者為安奈特.西蒙斯(Annette Simmoons),主要大綱是說明一個好故事的影響力,不但可以讓人印象深刻,還可以造就信任與團結。並說明如何練習說故事、蒐集素材,在什麼時機、甚麼狀況下可以利用哪一類型的故事來應對不同的情境,這需要練習與思考,也是一門說話的藝術,當被問及正反二元論的問題時,利用故事可以讓聽眾自行理解出重點,從而達到間接回答問題而不失禮。
對於發揮影響力的故事作者建議有六個主題可以選擇:
1.「我是誰」的故事:在演講時大部份人不認識你,藉由故事可以讓你這個人的形象更為鮮明立體。
2.「我為什麼在這裡」的故事:如果沒有給聽眾一個答案他們會先入為主的自己找一個,而通常自己找的答案都以負面居多,先坦白自己是誰及在這裡的目的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
3.「願景」的故事:你能為聽眾帶來什麼,需要執行什麼及讓聽眾得到什麼利益。
4.「教誨」的故事:教導一個道理,用故事比直接以教條式說明更可以事半功倍。可以用有意義的方式訴說一個新能力、工作或技能,讓人可以更快進入狀況。
5.「現行價值」的故事:教導一個價值最佳的是"以身作則",第二則是"案例說明",以故事呈現方式訴諸價值。
6.「我知道你在想什麼」的故事:聽眾喜歡聽到能反映他個人心思的故事,產生心有戚戚焉之感,可以讓對方產生信任或是解除對方的防備。
故事勝於事實
在一場演講中,用科學角度、呈現數據、說明原理這些對於一般聽眾而言容易感到無聊,利用故事則會吸引注意力,因為故事可以讓聽眾想像畫面、因為好奇心而注意劇情走向,並想知道結局,通常一場演講大家容易記得故事,而不容易記得演講中提出的事實。
"影響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單一事件。故事可以產生一種力量循環的模式,強調影響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開始就是結束,而結束是另一個開始。影響力與支配力相關,讓別人遵循你個人意願的能力,通常需要一個餌,如果想影響他人,最好的方法是觸動大家都想要的東西,如果一個故事能觸及共享的核心需求,就是一個很好的餌。"
"注意力是稀有的資源,我們幾乎都被資訊所淹沒,其實我們缺的不是資訊,而是資訊的意義,利用故事解釋其中的意義就能找到歸屬感。"
"尋找一個有影響力故事的方法是回憶一個讓你發揮力量影響他人的個人經驗,學習把它用故事的形式呈現,當你的經驗成為他們想像的真實體驗,就能感同身受,如果這個力量可以影響你,有可能也有力量影響聽眾。"
"影響的慾望是出自於相信自己知道某種更好的方式完成任務,越相信自己是正確的,就越容易把不贊同你的人貼上錯誤標籤。解決方式是要用他人角度立場來思考,唯有認知到對方看事情的面向,才有機會影響他人。"
"影響力結合了技巧和藝術,藝術家永不停止學習顏料的特性、繪畫的平面和符號及象徵的獨特存在意義。若你想成為一位有影響力的人,永遠不能停止學習。學習人際關係就是要傾聽他人的故事,你將學習它們看到什麼你尚未看過的世界。"
"作為一位說書人,你和時間的關係也會改變。時間向外延伸擴展,沒有獨自存在的單一時刻,每個時刻都構築在過去與未來之間,一旦選擇了自己的故事,我就是這個故事的主角,生命會更有意義,因為每天都變成故事的一個新章節。"
"真正的影響力反映出深層的智慧,當遇到困難時認知模式的記憶通常太慢反應,難以幫助。成功的影響需要直覺般快速反應,只有日常的練習才能達到如此深層的學習,影響力也是一個需要練習的技能,說故事是練習影響原則最輕鬆的方式。"
"好故事來自於平時觀察,故事來源可透過三種方式:一是閱讀,因為閱讀越多就會越有想法。二是行萬里路,跨越的領域越多,涉獵的就越廣。三是透過親身的人生體驗、生活歷練不斷的累積。"
說故事的力量最終就是一種無形的影響力,而影響力的培養是成為領導者必備的技能之一,學習如何說一個故事可以讓陌生人更加認識你、化解衝突與誤會、回答尷尬的問題、更有智慧的面對困難、創造團結氣氛,這項技能值得栽培,蒐集故事、練習表達、動腦思考,讓自己的人生成為豐富的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