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
有名的心理變態罪犯的大腦發生了什麼狀況?讓一個人可以冷血、有計畫性的作出泯滅人心的案件,而作者詹姆斯.法隆發現自己大腦的圖像與這些罪犯有高度一致性,但他並沒有因此走錯路,大腦科學家利用這本書告訴讀者那些因素及條件,讓他得以避免成為社會上的問題,邪惡,若是天生的,是否有機會可以改變?
重點觀念摘錄:
1.前額葉皮質為意志力所在,在很多靈長類,特別是人類身上發現包含"對未來的記憶"功能,就是將個人的記憶或經驗延伸到對未來的想像中。
2.與他人相處與交往,人可以用冷認知(理性)來理解別人可能產生的想法,並推理出應該做出的適當反應,又可以使用熱認知(感性)來對別人感受和態度產生同理心。
3.心智理論:一種更為複雜的前額葉內側系統,使人們可以理解別人的想法和信仰,即便這些想法和信仰與自己的並不相同。同理心:一種開始於幼年時期,與他人痛苦之間產生的連結。同情心:一種可以回溯情緒記憶的能力,包括預知可能降臨在他人身上的苦難能力,和想要幫助他人的情緒。
4.單核苷酸多型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某種突變的發生率大於百分之一時,可以視為一種典型的SNP。人類身上已經發現超過二千萬種SNP,SNP決定了很多人們在外表上或行為上的不同。
5.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與多種精神疾病有關。促進多巴胺傳遞的藥物可以幫助緩解憂鬱的症狀,而抑制多巴胺傳遞的藥物則可以用於緩和思覺失調症。多巴胺大都在中腦生成,提供前額葉皮質"思考"、決定發起某個行為的能力。一旦釋放多巴胺,行為就可以發生。就好比汽車的油門,多巴胺並不是決定人去做什麼,而是決定行動的速度和強度,以及動作持續的時間。
6.大腦中最重要的二種神經傳導物質為麩氨酸和伽瑪氨基丁酸。麩氨酸是興奮劑,也就是說當麩氨酸被釋放出來並與受體結合時,它會點燃第二個神經細胞,並且刺激神經細胞,將自己的神經傳導物質傳遞到更多的神經細胞中。伽瑪氨基丁酸則是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會抑制神經細胞釋放電。如果沒有伽瑪氨基丁酸,大腦就會陷入癲狂。
7.除了血清素,多巴胺也在造就心理變態時發揮重要作用。心理變態的特質與大腦中多巴胺大量釋放有關,過量的多巴胺會帶來對獎賞的慾望,促進多巴胺傳遞的基因也解釋了心理變態者身上常見的成癮行為,他們會不斷尋找更多的刺激,可以是藥物、性、或是暴力行為帶來的刺激。
8.發育過程中,環境影響與基因會在很多方式產生互動,其中一種被稱為"基因-環境交互作用"。因此教養可能在塑造一個罪犯的過程中發揮關鍵的作用。
9.作者詹姆斯.法隆對心理變態找到三個支點,當滿足三個條件可能會產生心理變態的犯罪行為:1.眼眶皮質以及包括杏仁核在內的前顳葉皮質功能低下。2.基因出現多處高風險突變(其中最有名的當屬戰士基因)。3.童年早期受過精神、身體或性虐待。
10.同理心可理解成換為思考的能力,也就是一種想像他人經受著某種自己也曾經歷過的情感能力。同情心的一大特徵是感受到他人正在為某事所困擾,並滋生出要做些什麼來幫助他人減輕痛苦的願望;同理心通常是指情感對他人產生反應。
11.靈長類身上存在一種腦皮質迴路,幫助人類觀察別人的活動,並做出相應的模仿。這個迴路稱為"鏡像神經元系統"。人類只要觀察一次別人的行為,就可以立刻模仿出來。
12.當我們認為自己是先做出"計畫",再按照計畫實施行動,在有些狀況下,我們大腦額葉某部分可能早已先"決定"了,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我們完成了一個行為後,再欺騙自己,我們是先計畫後行動。換句話說,我們欺騙自己能完全掌控自己的行動。這是一種自我安慰,或者是邏輯性敘述,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操控我們意識存在。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和諧無間的一同工作,自行決定要做什麼,然後幾秒鐘之後,我們彙編一個故事告訴自己:我是先決定後行動的。(可以說是一種直覺反應)。
心得分享:
科普的書籍有時會艱澀的讓讀者難以理解,這本書相對而言沒這麼難,作者為研究心理變態大腦的科學家,偶然間發現自己的大腦與心理變態人的圖像一致,讓他引發好奇心去追查源頭,翻開過去的歷史及自己的成長歷程,這場回憶之旅讓他發現,圓滿的家庭與愛可以讓天生的邪惡被影響而壓抑,雖然在某些情形,邪惡的想法會冒出,但作者已經可以馴服這頭內心的怪獸。書中提到一個例子也是本人在閱讀這本書聯想到的-Dexter影集(夢靨殺魔):主角白天是血液鑑識科的調查員,但到了夜晚就成為殺人魔-私刑正義。我在觀賞時覺得,無論如何殺人就是不對的行為,但如果被害人是逃過法律制裁的壞人時,這樣的行為是可接受的嗎?而主角想隱藏黑暗人格,還擁有家庭與小孩,這也讓他自己迷惘-他到底有沒有辦法回到正常人的生活?這本書給了正面的答案,即使天生帶有"邪惡"的基因,在與環境互動之後基因的表現會受到影響,天性無法改變,但可藉由後天訓練及教養,糾正可能走向歧途的價值觀,作者就是最好的範例。本書藉由科學角度最後得出:充滿愛與幸福的家庭可以讓心理變態的人格特質發揮正向的能力。個人認為若對大腦科學有興趣的,這本書提供不錯的科普知識給讀者,但若對科學興趣缺缺的,這本書可能不像其他探討心理變態書籍,沒有出現犯罪場面、凶殺案等,而是探討大腦的機制,閱讀這本書籍與否就見仁見智,個人是還蠻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