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個人非常推薦,書中講解許多人心理上的弱點,還有大腦對投資市場的預設模式,讓讀者可以明白為何在股市中八成投資人都虧損,人從演化中並不適合市場,作者丹尼爾.克羅斯比從人的預設開始介紹、接著說明投資人的心理學、進階到如何成為行為投資人,最後建議行為投資組合,從這脈絡下來可以了解自己,在遇到問題或做決策時可以更加深思熟慮、不同面向的思考及多元化的解決方案,閱讀這本書有許多心理偏誤與「超級思維」這部作品有眾多相似的觀念介紹,可以說若是能在投資領域應用這套投資人心理哲學,在其他領域也同樣適用,「非理性效應」打破經濟學認為投資人是理性的假設,而是更貼近現實的人類行為:懶得決策、追高殺低、害怕損失、遇到壓力及意外狀況時就會慌張,把理性丟在一旁,讓情緒主導行動。這本書最推薦的部分是除了介紹人性的弱點之外也介紹克服弱點的工具,也提到了不論是主動投資或被動投資都有其優缺點,我們應找到平衡的中庸之道,結論:個人非常推薦這本書,雖然對一般人而言書中有眾多專有名詞,但這些觀念可藉由學習慢慢植入腦中,人類是很特別的生物,會有許多的矛盾,我們所思考、講述與行為之間充滿不一致,這也是市場充滿千變萬化的原因,市場是由人組成,而人是最難控制的變因,這部作品開宗明義就是:不了解人,就不可能了解市場。推薦這本書給有心想在投資市場中做良好決策的投資人,理解書中觀念並實際執行,將收穫良多。
以下節錄本書個人覺得不錯的觀念,也有助於未來複習這本書時的重點:
1.人類辛苦追逐的的貨幣,本身沒有價值,不論貨幣或資本市場,都是人類所幻想出來的,它的價值來自心理而非實體,金融市場是人類想像出來的,如果不先了解人類,就不可能了解市場。
2.人類控制貪婪等短期衝動的能力很有限,傾向選擇立即獎勵,因為大腦預設是採取行動,在原古時代,採取行動更有利於人類生存,但若在投資領域,不思考而行動不利於績效。大腦即使不在使用狀態,仍消耗全身能量的25%,因為很耗能,大腦總是尋求節能模式,找出認知捷徑,這樣的決策品質也不利於良好的績效。
3.金錢因為對人的生活很重要,讓人會因此避開理性,忽略經濟上的最佳判斷,追求情緒上的滿足,我們人只要碰到錢就是難以理性,走向失常。
4.人的苦難不是天意,而是無法控制自己的心思,大多煩惱是自找的,因為我們自私而不知足,慾望無窮無止無盡,這必定帶給人類痛苦。人類對於金錢永不滿足,獎勵在期待時讓人非常滿足,一旦獲得又感到失落,最終導致不知足的無限循環。
5.大腦習慣追高殺低:人的大腦在多頭市場,因為獲利渴望傾向冒更多風險,在空頭市場則傾向保守,如果我們想要獲得創造和維持財富的能力,必須了解錯誤的起源,人會利用大腦來觀察內心世界。我們必須了解自己在投資市場上大腦的運作情形。
6.規避虧損對人類很重要(發生壞事時不對稱恐懼有利於生存),在生理上已演化成特定的大腦區域來處理,在碰上虧損之前投資人會理性而自利的進行交易,但碰上意外的虧損後,大腦疼痛中心被喚醒,之後的決定就很難理性。
7.飢餓的人不但渴望食物,也渴望金錢,而且更貪婪。吃飽的動物比較厭惡風險,而飢餓則會去冒險。因此生理上的失調例如飢餓就可能影響財務決策。
8.壓力也會影響財務決策:壓力與績效呈現倒U型。壓力太小:軟癱在沙發上耍廢。壓力太大:喘不過氣來。適度壓力:提升人的生理反應、強化記憶、促進學習、增強感官刺激、提升活動力。管理壓力4步驟:1.辨識。2.接受。3.探查。4.超脫。
9.投資風險可分成三種:系統性風險(市場)、非系統性風險(業務)、行為風險。而行為風險是投資人最可以控制的部分。
10.投資最重要的二句話:1.我不知道。2.我錯了。我不知道的投資人會選擇被動式投資。我錯了的投資人會了解自己很多時候會預測錯誤,在決策上會更會謹慎評估是否落入行為偏誤的陷阱。
11.人類傾向保守以避免後悔,認為自己擁有的事物比較珍貴;雖然想賺錢,但更排斥虧損。改變需要大量投入,包括認知力、適應力,又可能造成虧損帶來後悔,所以心理上難度很高。要記住在生活或是市場上,變化才是唯一的不變。
12.人類會傾向高估自己擁有的,低估沒有的替代品,稱為稟賦效應。也可延伸到我們花費時間和金錢的決策評估,時間和關注度越高的決定越容易扭曲判斷,又稱為沉沒成本謬誤,對於資源投入越多的決策,越傾向於保持現況。
13.虧損厭惡不但是心理反應也是生理反應,當收益逐漸增加後,大腦獎勵迴路活動會增強,但對於潛在損失的反應也同步更為強烈,稱為"神經性虧損厭惡",恐懼虧損和因恐懼造成的行為癱瘓都有生物根源。
14.股票投資會刺激人類故事大腦朝極度貪婪和極度恐懼發展,歷史上很多股市創造財富和破壞財富的故事,所謂真正的風險是永久虧損的可能性,不是投資過程中可能會有的波折與顛簸,我們應盡量不受情緒左右來衡量訊息,如果懂得適度分散,適當的長線操作,以股票為主的組合投資最有可能提供高額報酬,而且風險非常小。
15.面對投資媒體的分析策略:評估消息來源、質疑聳動爆料、檢查新聞真實性、探索動機為何、驗證事實。
16.情感因素會讓我們更加依賴快捷法,因此產生許多相關後遺症:忽視規則、輕忽機率、喪失時間感、產生同質化行為和改變風險認知,這些都沒有絕對的好壞,一切要放在情境下來檢視,在金融市場來說,情感因素對於投資是負面多於正面。
17.在管理資金時對於人類通常有以下4項特性:1.自我意識傾向過度自信,行為只想維護自尊心,而不是清醒理智的決策。2.保守傾向:對於報酬/虧損、維持現狀/改變的不對稱偏好。3.關注方向:進行決策時會先注意突出特例而忽視發生機率。4.情感:對於風險和安全的感知都會受到個人情感穩定水準和短暫情緒狀態所影響。
18.過度自信有三種類型:過度精確:對於個人信念的精確太過確定。過度定位:過度認為自己優於他人。過度估算:對於成功的掌握和勝算,抱持不切實際的樂觀。
19.對抗自我意識的工具建議:多元分散投資、如果懂了就教別人(找出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教育你自己、再教其他人)、採取外部觀點:選擇參考類別、評估各項結果頻率與分布、估算機率、精微調整預測、管理過度自信的四項技巧(終身學習、敬始慎初、深思熟慮、學習分辨自信的時機)、群眾外包、使用辯證的驗證過程(正反合)。
20.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超凡出眾是人性的自然傾向,但行為投資人要記住長久的教訓是:一定要小心控制過度自信。我們在生活中都期望最好的結果,但在投資方面,應盡量用勝算紀律來操作。
21.要是多做多錯的話,大腦傾向什麼都不做,維持現況錯下去也沒關係,這種不對稱偏好跟厭惡後悔的心理是一致的。不採取行動比採取行動造成的同樣損失,前者更容易感到懊惱。保持現況不會被大腦當作一種選擇,判斷錯誤才是。
22.對抗保守傾向的工具建議:小心家鄉偏誤、用長遠來思考、小心曝光效應、避免稟賦效應就是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多點時間思考決策、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逆向思考。
23.人類容易高估不熟悉事物的風險、偏好國內股票(家鄉偏誤)和熟悉的名字(曝光效應)、不管基本面好不好,在這注意力是寶貴資源的時代,我們應小心提防噪音干擾,需要一套能區分訊息和雜音的系統。
24.對抗注意力偏誤的工具建議:注意機率而非故事、注意平均值、遇到困難的問題時先尋求簡單的解決方案、小心自以為聰明(態度極端化、世故老練效應)、要有耐心,讓時間產生複利效應。當大家驚慌失措的時候,行為投資人更要保持頭腦冷靜。
25.情緒風險肇因於人類對危險的認知,會被瞬息萬變的情緒狀態和個人積極或消極個性所扭曲。情緒導致我們會低估自身發生壞事的可能性(樂觀偏誤),甚至不去考慮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鴕鳥效應),在決策時也會忽略情緒的影響,當恐懼出現會讓我們癱瘓不動以避免痛苦(消極偏誤)。種種混亂情緒都可能對決策過程造成破壞。
26.克服情緒影響的工具建議:不要想打敗情緒,而是融入情緒、沉思冥想、試著管理強烈的情感、讓投資行為自動化、學會辨識情感。
27.行為投資策略:系統優於自由裁量權、多元分散與信念可以並存、為泡沫行情破裂做好準備,但不必過度在意、對於資訊,少即是多、試著找出證據、理論和行為根源、減少買賣頻率。
28.知道情報的人越多,價格表現越充分而有效,但情報的價值就越低。當大多數人都採用被動式投資,參與者多樣性逐漸降低,當控制了投資人的策略,就會扭曲市場效率。
29.主動式投資的優點:有超越大盤、妥善管理風險的潛力,價格機能正常運作有利於整個市場。缺點:收費高昂、準確率低、歷史績效差,行為風險也沒有獲得適當的管理。
30.理智思考在處理沒生命的東西非常厲害,但碰到有生命的對象就笨手笨腳的。直覺的準確度,若是越以人為中心,直覺和人類判斷就越不容易發生效果。以人類為核心的資本市場,用直覺是完全不利。
31.有研究顯示,我們不只看到才會相信,而是只要相信大家跟你說的,你就會看到。
32.情緒困擾會讓人轉向高風險、高報酬的選擇;當自尊受到威脅時,我們就難以管理自己行為;歸屬感是人類的核心動機,當這需求遭到挫敗時,非理性行為就更為常見。
33.泡沫行情的過程如下:基本面因素導致價格上漲、價格持續上漲引發關注、開始出現論述解釋價格為何上漲、正面論述引發價格繼續上漲,成交量增加、論述被拆穿,價格回歸基本面。
34.要保持平衡需要一套可以扭轉保守傾向而以規則為基礎的系統,買賣頻率不能太高,同時考慮到我們容易受到故事影響的短期傾向和市場必定回到基本面的長期趨勢。
35.對大多數人和大多數時間來說,買進後緊抱不放都是對的,但我們也無法保證,在個人的特定狀況和特定條件下,這個建議是正確合理的,我們還是需要抱持存疑的心態。
36.投資應學會根據決策品質而非結果來評判自己的投資盈虧,才是管理情緒、適當衡量績效以及再接再厲有勇氣明天再戰的關鍵。在機率成分濃厚的遊戲中,重要的是決策品質,而不是特定事件的結果。
37.過度自信和自我歸因二相結合,投資人可能把上漲歸因於自己的選股天分,而不是技巧加上運氣所致,後者更可能是事實。過度自信加上自我激勵的循環作用,導致價格會持續上漲。要是市場走勢不如投資人預期,就歸因於運氣太差,維護自我意識和自我激勵完整無損,等待下次的好運到來。
38.正回饋循環是系統從成長、爆發、盛極而衰,到最後崩潰。系統中有不受控制的正回饋循環,最後遲早會出現逆循環。沒有任何事情可以持續永恆。整個市場反覆進行正向和反向的回饋迴路,互為因果的循環關係又稱為"反身性"。"反身性"通常需要二個條件:1.思維參與者的世界觀只侷限於局部且扭曲。2.扭曲會自我強化。
39.被動式投資過分強調市場效率的整體牽制力量,把一般趨勢誤認為天降福音,結果忽略了提升報酬的寶貴機會。主動式投資倡導可以辨識市場中的行為異象,對於偶而無效率誤以為自己能力高強,知道要即時採取適當行動。效率市場有二個條件:1.價格永遠是正確的。2.天亞沒有白吃的午餐。市場可能大幅波動,偏離真實價值,但要打敗這樣的市場還是高難度。真正理解市場本質,需要尊重它們朝向效率的整體傾向,並在發現無效率時,運用以規則為基礎的系統來實際運作。
40.就算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偏誤,也要曉得我們知道自己未必做得到。因此解決方案是設計一套投資流程,在決策時至少能防止部份的行為錯誤。
這本書有許多內容都值得讀者細細品味,且書中還有提到許多書籍,有些也將列入黑光的閱讀清單,如下:
行為投資金律、長線獲利之道、生還者希望你知道的事、為什麼總是買到賠錢股、投資分析與組合管理、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安全邊際、我們如何思考、讓情緒為投資護盤、誰說人是理性的、機率陷阱、百戰百勝華爾街、人類大歷史、理性之謎、投資進化論、追求卓越。(風險之書<-延伸的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