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懶系投資實戰攻略:打造多元現金流,悠閒換取報酬極大化

這本書是系列第二本作品,就內容來說連作者自己都說有點困難,懶系投資系列的第一本「懶系投資」可能比較適合初階投資人閱讀,第二本講述更深入關於債券的運作及投資標的,進階的介紹老實說到後來幾乎無法跟上,因為相關背景及基礎知識還不夠紮實,只知道債券投資更是複雜,券商及企業將債券衍生到複雜難懂的境界,而這樣的投資法是否適用於懶系投資人?見仁見智,但多了解投資工具就等於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即使資金無法投入,明白債市的運作對投資人有利無害,以下是個人在這本書中認為值得記錄下來觀念,如下:

1.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介紹:

銀行業的數據有分成CET1(common equity tier 1)、AT1(additional tier 1)或T2(tier2)字眼。CET1和AT1屬於第一類資本,對監管機構與銀行而言是好資本,對投資人則是第一級危險。CET1指的是銀行核心第一類資本,通常指公司股本的持有者,當公司出事時股票是最快變廢紙的東西,但一般投資人好像從未放在心上。

如果CET1過低想要提高,就要降低槓桿比例,對銀行的ROE有負面影響,金融菁英們想出一套妙計—平常不是T1,在危機出現時片成T1的東西,就叫AT1。AT1是在特定情況下變成CET1,唯一目的就是拿來彌補虧損,且是彌補銀行的虧損。AT1的債券只要達到觸發條件—跌至某個百分比,即使銀行還未進入違約,債權人也會遭受損失。通常以二種形式實現:

(1).直接不在履行該筆債務的義務,包括不配息與不償還本金,優先股與某些次順位永續債都屬這一種。這種產品的配息與否由銀行全權決定,不配息也不算違約。

(2).COCO債(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中文叫應急可轉債。它是很具創意的金融產品,在觸發條件時,coco債會被強制以特定價格轉換成銀行普通股—投資人由債權人變成了負債人,真的很強。

當CET1及AT1都無法彌補虧損,接著就是T2,代表銀行進入了PONV(point of non-viability)的臨界點,已經無法經營下去,所以T2的工具也要拿來彌補虧損,當T2還是不行,就會將所有符合TLAC(total loss absorbing capacity)架構的債券,這些債券具有損失吸收能力。

2.投資就是有風險,風險不可怕,可怕是投資人沒有風險意識。

3.當公司需要清算時,還債的順序如下:1.第一留置權債券或優先擔保債券。2.優先無擔保債券。3.無擔保債券。4.次順位債券。5.低次順位債券。6.優先股。7.普通股。公司清算時即使債券持有人大部分都拿不回百分百票面價值,償還順序較後面的優先股與普通股股東,一毛錢都拿不到是正常的。

4.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也沒有完美的工具,投資人應該依照自己的能力、性格去尋找選擇自己的投資工具,截長補短,以組合形式達到目標。

5.現金流工具簡單介紹:1.公司債券(3~8.4%) 2.ETD與優先股(6~11%) 3.市政債券CEF(4.2~5.5%) 4.高收益債券 CEF(6~12%) 5.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收益率各不同) 6.商業發展公司(BDC)(7~10%) 7.高息股票(收益率各不同) 8.股票選擇權(不穩定收益) 9.股權分置公司(Split share corporation) (5~15%之間)

6.投資是預測未來的典型行為,我們的預測是基於一些已發生的事實而預測,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預測出現偏差就是風險的本質。我們有可能做出100%預測嗎?這不叫預測,叫預知未來。可惜預測未來太難了,任何決定都有風險,作者認為風險有二類:1.可測量的概率風險。2.因能力所限無法量化的模糊狀態。關於可測量的風險可以用風險管理方法來處理。無法量化就是一種不確定性。要減少第二種風險有二個方法:1.去了解並嘗試量化。2.縮小無法量化的範圍。當我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時間有限時,可以用縮小範圍的方法來提高預測未來的準確度。我們不應阻指自己可能的進步空間,因為越精進、能力越高,風險承受度也越高,就能有更多更高回報的選擇。

個人建議先閱讀完第一本「懶系投資」,若有興趣在閱讀系列第二本,第二本真的複雜困難艱深很多,但也是可以增進自己投資能力的挑戰,若對債市或股市以外的投資工具有興趣的可以閱讀這本書籍。個人現階段可能還沒有那麼多的資本投入債市,但先記錄一下關於債市的一些相關知識,未來可能有應用到的一天。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六、日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