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博客來-顛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掌握自我實現的致勝關鍵

個人覺得這本書提到「高峰經驗」時有點太抽象,對於部分讀者可能難以置信,關於心靈的某些境界不是每個人都認同這樣的觀點,就當作一種別人經驗的參考。

作品很學術,即使帶入例子仍無法讓內容變得有趣,通篇將馬斯洛的經歷作為串場,作者為馬斯洛的超級粉絲,將他的所有著作及手稿都拿來研讀與研究,探討的主題也是相當奧妙的大哉問:人生活的意義及需求是什麼。

即使內容沉悶,仍然有一些觀念可以探討並留下紀錄,例如:

1.討論到「幸福」的來源包含以下:

(1).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正面的情緒,例如滿足、歡笑與喜悅。(2).對整體生命的正面主觀評價(3).生理健康與精力的主觀認知(4).有掌控自己人生的感覺,不被日常生活的要求與責任壓垮的能力(5).感受到他人的愛、支持與重視(6).自我接納;用正面態度看待自己(7).掌握;達成自我重大目標的成就感(8).自主;能夠在人生中自由做出選擇與抵抗社會壓力(9).個人成長;不斷尋求發展與進步(10).全心全意與充滿熱情投入日常生活(11).相信自己的人生是重要、寶貴且值得的(12).在生活中感受到敬畏、心流、啟發與感激的經驗。

2.飢餓讓人有動力透過工作或金錢來換取食物,但也會讓人比較沒有動機去付出同樣代價獲得其他非食物性報酬;當食物長期存在不確定性(有一餐沒一餐),會使人產生無助感、焦慮與躁動,最後會導致憂鬱與萎靡。

3.習得性無助是一種因應長期困境而自動產生、未經學習的反應,需要用後天學習而翻轉無助是希望,希望是知道自己可以控制與駕馭環境中不可預測性。

4.調查指出將金錢視為幸福來源的人生對生活滿意度比一般人來的低,也比較不快樂。當收入超過某個程度(足夠讓人獲得安全感),如何花錢會變得比擁有多少錢來得重要。買東西與買時間這二件事有一個關鍵性差異,當花錢請別人做你不想做的事情,可以提高你的生活滿意度。另一項關鍵差異在花錢購買是物質還是成長,如果將金錢花在培養個人成長,例如行善、與家人度假放鬆、培養精進技能或從事有興趣的活動,會比將錢花在物質享受上更能增進生活滿意度與幸福感。一項研究指出,擁有三五好友的價值比一台全新的法拉利跑車還高(擁有知己超過擁有跑車)。

5.社群媒體增加了認識交往對象的可能性,卻也同時讓人更容易避免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有研究發現,臉書會降低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

6.生活與工作的滿意度取決於個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而不是收入多寡或職業聲望的高低,如果在一定經濟基礎條件下,即使沒有薪水領仍願意繼續從事目前工作的人,有較高的機率是視工作為天職的態度。

7.可透過執行以下行為讓你的人生獲得更多樂趣、幸福與意義:

(1).嘗試新事物。(2).突破舒適圈,尋求新體驗。(3).避免非黑即白的觀念看待世界。(4).空出一段時間安靜的獨處、冥想,擺脫熟悉的環境與眼前的煩惱、憂慮。(5).以同理心對待自己。(6).想像如果是小孩會如何看待這個情況?超脫個人野心與競爭的老人又會如何反應?(7).找回看待生命的奇蹟感。(8).不要讓任何人將角色強加在你身上。(9).不要隱藏自己的無知,坦誠以對。(10).靜下心來思考令人讚賞、美好出色、受人喜和或值得尊敬的人事物的樣子。(11).試著縮小專注的範圍或近距離觀察渺小的世界。例如觀察蟻丘、樹葉、沙礫等。(12).利用畫家或攝影師的技巧觀察物體本身。(13).從未來100年或一千年歷史學家角度沉思人生。(14).從非人類物種角度沉思人生,例如螞蟻。(15).想像自己只能再活一年,你會想做什麼。(16).從嶄新的角度看待熟悉的人或情況。(17).想像自己是最後一次面對這個人或情況。(18).想像自己即將告別人世,接著想像周圍的人事物看起來多麼清晰與寶貴。你會有什麼感覺?

8.挑一天練習脫離手機、電視、平板、電子郵件、智慧手錶與任何電子設備構成的虛擬世界,專注於當下,將注意力放在自己、家人與朋友的身上。在斷電的一天完成一項與家人與朋友一起進行的活動。在睡前至少二小時斷絕電子裝置並在黑暗環境中入睡可大幅提升睡眠品質。

9.我們常常根據錯誤的看法來評斷世界、他人與自己,我們應避免以下的認知扭曲:

(1).非黑即白的思維:避免以極端的角度看待所有事。(2).錯誤的無助感:低估自己有辦法達成結果的能力。(3).什麼都往心裡去:將情況的結果全歸因於個人的舉動或行為。(4).將一切視為理所當然:認為我們所希望的樣子是事情該有的樣子。(5).自以為擁有特權:依據自身的行為狀況期待特定的結果。(6).妄下結論:沒有足夠證據就斷定情況代表的意義。(7).過度概化:單憑一個狀況就下結論或抱持某個普遍的看法。(8).讀心:沒有直接溝通仍認為別人知道自己的心意,或是自以為知道別人的心意。(9).情緒推理:沒有證據就推論自己的感覺正確無誤。(10).將幸福由外在因素決定:讓外在因素握有幸福的最終決定權,例如:除非我賺到一千萬,否則我人生不會幸福。

10.可增進心流體驗的八種方法:

(1).控制注意力:完全投入眼前的任務。(2).敞開心胸迎接新體驗:擁抱各種新奇經驗。(3).終身學習:在人生中不斷學習與接受新挑戰。(4).了解心流體驗:多留意自己進入心流的時刻。(5).改造日常瑣事:即使日常瑣事也能進入微心流的狀態。(6).在談話之中創造心流:在談話中設定目標以深入了解對方。(7).聰明的休閒:從事可以讓自己動動腦與發揮技能的活動。(8).聰明的工作:設法讓必須完成的工作任務符合自己的技能、熱情與價值觀。

這本書探討的範圍廣泛,也有許多有趣的人生挑戰建議以及許多測驗量表,由此理解自己在需求金字塔各階層中處於何種階段,要如何提升及改善生活的快樂幸福與目的感,可以參考這本書的諸多建議,至於許多太深奧的理論,若沒太大興趣可以跳過,汲取對自己有幫助的觀念,這本書比較像是自我評估的字典,而非一部有趣的小說,在閱讀時可以挑有興趣的主題來研讀,可以獲得一些不錯的啟發,這本書很深奧,但也可以從中取得一些洞見,算是可以花時間挑重點看的書籍之一,但推不推薦則見仁見智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