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生都能好好記憶:哈佛神經科學家寫給每個人的大腦記憶全書,遺忘不是敵人,簡單練習,訓練記憶陪你走的更遠- PChome 24h書店

這本書寫得淺顯易懂,對於一般讀者可以快速吸收,也介紹了作者周圍阿茲海默症病人的情形,對於大腦及記憶機制可以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最後還整理了16個記憶練習,若有看過「我想念我自己」電影,再回來看這本書可以更迅速進入狀況,這本書屬於知識性讀物,內容也結合作者本身的一些生活經驗,是一本還不錯的大腦介紹手冊之一。

大腦跟肌肉一樣,用進廢退,因此我們應該要好好利用自己的大腦,以下節錄這本書個人覺得不錯的介紹大腦知識性及記憶機制的觀念:

1.我們生活在高度連結、事情一件接一件的注意力分散時代,螢幕及電子裝置都是注意力小偷,同時也是記憶的小偷。盡量減少或排除使你分心的事物,就能改善記憶力。充足的睡眠、冥想和少量的咖啡因是抵擋分心的有效方法,可以提高你的注意力,幫助建立長期記憶。

2.你無法記得你沒留意的事,如果你雙眼死盯在手機上,就看不見周遭發生的事,現代美國人平均一天花12小時在各種螢幕前面,如果你想擁有生動立體、充滿豐富細節的記憶,就必須走出去、踏進真實的世界裡。

3.我們每次從大腦皮質的書架上提取情節記憶,記憶就可能被改變,當我們再次儲存記憶時,就會用更新修訂版覆寫之前提取的版本。這些更新可能無意間漸漸離實際情形越來越遠。

4.理想的記憶系統包括「資料儲存」和「資料丟棄」之間精心協調的平衡:記住與遺忘。最好的記憶運作並不會記住一切,而會留住有意義和有用的內容、捨棄無意義的內容。它會保留信號、刪除雜訊。忘記的能力和記得的能力一樣重要。

5.當我們面對高度不確定、缺乏控制、不可預測、沒有社會支持或歸屬感時,就會產生心理壓力,即使你感覺到或預期的壓力源沒有真的發生,也會單純因為想像而讓大腦和身體實際經歷壓力反應。面對壓力時,腦中的想法就像客廳裡真的有飢餓的獅子或武裝槍手一樣逼真。

6.雖然我們無法擺脫生活中的壓力,但我們可以大幅影響大腦和身體對壓力的反應。透過瑜珈、冥想、健康飲食、運動,以及練習正念、感恩和同理心,我們可以訓練自己不要馬上做出反應、在失控的壓力反應中踩剎車、在面對有害的焦慮時仍能保持健康。這些方法已經被證明可以減少慢性高血壓、發炎、焦慮和壓力,還可以幫助皮質醇恢復正常濃度。

7.如果想預防阿茲海默症導致的記憶衰退,就要學習新東西。我們每天都會因為神經可塑性而獲得與失去突觸。每次我們學習新事物,都會創造並強化新的神經連結、新的突觸。在一個名為「修女研究」中針對678名修女超過20年,研究開始時修女的年紀都超過75歲,研究發現有些修女在往生後的大腦切片發現阿茲海默症的型態,但在生前並沒有出現失憶的行為,研究人員認為是因為他們擁有豐富的「認知儲備」,他們的神經突觸因為接受教育、參加社交活動和常動腦而比一般人還多,因此有充足的備用神經連結,讓他們比較不容易經歷大腦出問題的狀況。

8.作者從阿茲海默症患者身上學到三個寶貴的經驗:1.確診並不代表明天就要死了,生活還會繼續。2.你不會失去情感記憶,仍然懂得愛與喜悅。你可能不記得5分鐘說前說的話,甚至不記得我是誰,但是會記得我帶給你的感覺。3.你比你所能記住的東西更有價值。

9.這部作品提到重要的記憶形成16個法則:1.注意。2.視覺化。3.賦予意義。4.發揮想像力。5.位置(記憶宮殿法)6.讓事情與你有關。7.尋找戲劇性。8.跳脫一成不變。9.熟能生巧。10.使用大量有效的提取提示。11.保持正面。12.外包某些記憶的工作(行事曆、筆記本)13.情境(環境)很重要。14.放輕鬆。15.足夠的睡眠。16.利用聯想的力量(名字貝克可以用麵包師來連結)。

簡單但很難做到的習慣:現代網路生活實在太方便,隨時都會被螢幕綁架,本書提醒人類:大腦注意力有限,適當的休息、遠離螢幕電子裝置、良好生活習慣,是在年輕時為年老做的投資,電子裝置造成的傷害比我們所想的還大,用一些技巧讓我們可以好好利用有限的資源:包含時間、大腦注意力、學習新知等,這些比追劇、使用電子信箱、臉書、IG還重要很多,提供大家參考。

本書還提到一些書籍,包含「異數」、「記憶人人hold得住」以及一位很有名的病人亨利.莫萊森(並有一本叫「永遠的現在式」討論這位病人)。這些書籍分別探討大腦在不同極端狀態下的功能。

這本書個人覺得是一本適合一般人閱讀的大腦科普書籍,值得一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