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博客來-生還者希望你知道的事

在每種災難中,通常會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否認;第二階段為深思,發現事情出了嚴重差錯,但不知道如何處理,這階段還會引出恐懼的情緒,最後一階段則是決定性的瞬間,採取的行動,有些行動(或不行動)會影響在災難中的生存率,雖然書中以這三階段作為主軸,但實際上可能是交互體驗,三階段交互出現。

書中舉出許多的災難事件,從911恐怖攻擊、卡崔娜風災、火災、飛機失事、挾持事件、麥加擠壓推擠事件、校園槍擊事件等,每件都駭人聽聞,但透過訪問這些倖存者,得以一窺這些人擁有哪些特性或運氣,他們做了哪些行為及思考,讓他們得以倖存。

1..恐慌會發生三種條件存在的時候:1.人們一定要覺得自己可能被困住了。2.恐慌需要一種極為無助的感覺。3.深沉的孤立感。

2..要讓大腦在極端壓力下能夠運作的最好方法,就是事先讓它反覆進行排演。「恰當的事先計畫與準備,能夠避免差勁透頂的表現」。大腦具可塑性,大腦會依據我們做的事情而改變。

3..這本書中在災害中提升生還機率有6項:1.培養韌性。研究發現態度會造成改變。倖存者有三種優勢:(1).相信自己對經歷的事情具有影響力。(2).在人生的動亂中能找出有意義的目的。(3).篤信正面與負面經驗都能讓他們有所學習。2.認識你的鄰居。多數大型災難中救你的不會是警察或消防員,而是你的鄰居或同事。3.降低你的焦慮程度。日常生活焦慮程度高的人更可能過度反應,或是誤讀危險徵兆,如果能學習控制自己的焦慮,會在各方面獲得益處。在意識與潛意識之間,唯一可靠的橋樑就是呼吸。4.減輕體重。過胖的人行動較為緩慢,在災難逃生中更為不利,規律生活及養成運動習慣對我們生活有幫助,在災難中也是。5.估算你的風險。把最大的風險列成清單,試著運用資料數據而非情緒。6.訓練你的大腦。改善表現的最佳方式就是練習,一旦你得知自己真正的風險,就可以做點創意思考,想想該怎麼讓自己進行實地演練,大腦喜歡身體記憶,實際執行停、趴下、翻滾會比用說的好很多。

4.風險=機率×後果×害怕/樂觀主義。害怕=無法控制+不熟悉+能夠想像的+受苦+毀壞的規模+不公平。

5.坑洞現象:駕駛越是瞪著坑洞看,越可能把車開進去。

6.就像對「恐慌」的恐懼,對訴訟的恐懼是危機管理的沉默夥伴。

7.麻痺:人有時遇到緊急狀況就是腦袋空白,呆住無法做任何反應。我們可能覺得呆住無所作為沒有任何意義,但在生物界,許多掠食者對不掙扎的獵物反而會失去興趣,沒有纏鬥,就沒有胃口,這是一種避免食物中毒的古老方式。

這是一本探討低機率事件的書籍,對於多數人而言可能一輩子都不會遇到恐怖攻擊或是挾持事件,人生充滿意外,而這些重大意外通常會改變人生的軌跡,我們會擔心害怕這種萬一,書中建議我們可以事先鍛鍊大腦緊急應變,實地演練,在911的攻擊,雙子星大廈生存者有一群是因為平時就定期進行逃難演練,在遇到情況時讓潛意識能自動執行撤退計畫,這本書有點會讓人感到擔心害怕,但實際上反向思考是一種策略,當你知道可能出差錯時,一個備用計畫可以讓你更能應付突如其來的狀況,在現代,古老的戰與逃已經變化,不是逃避掠食者,而是逃避異常的災害,不論自然或是人為。

這本書在災難敘述及科學角度而言蠻讓讀者身歷其境,但個人覺得這部作品不會被主流讀者所接受,主因是災難事件大家都不太喜歡,而講述災難的科學少之又少,與遇到災難的機率相比,大家可能比較願意花時間搜尋網美打卡景點或美食,但我閱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是大腦是需要鍛鍊,才有可能在緊急時用潛意識自動啟動逃生模式,有助於提升自己在災難時的存活率。這本書提供一些不錯的建議可以參考,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閱讀。

arrow
arrow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