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泰特洛克教授,藉由一個《良好判斷計畫》,號召自願者無償的針對全球議題進行預測競賽,並定期評估自願者的預測成果,其中有一群預測成績特別出色的人,也是作者所謂的「超級預測員」,作者藉由這個研究推論出超級預測員是如何拆解問題、分析、蒐集資料、思考及提出預測,而讀者也能從這些觀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思考策略,增進我們對於未來進行良好決策的方法。
這本書跟「高勝算決策」及「精準預測」都是在講針對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如何得到好的決策過程,「高勝算決策」針對的是撲克牌賭局、「精準預測」則是對於各種不同領域對於預測的過程與結果如何影響人類的生活,是針對《事件進行預測》;而「超級預測」則是針對《人如何進行預測》進行分析,這三本都是個人覺得針對不確定性的決策提供許多有趣及實用的見解。以下節錄個人覺得不錯的觀念:
1.人生中大部分的事情都包含比重不等的技巧以及運氣。混合的結果也許差不多全是運氣加一點點技巧,或幾乎全是技巧和一點點運氣,或者可能是1000種其他可能變化的其中一種。
2.知識是我們所有人都能增加的東西,但只能慢慢來。未能保持心智活躍的人,幾乎無望趕上終生學習的人。
3.當我們進行預估時,我們往往會以某個數字為開始,然後進行調整。我們用以作為開始的數字稱為錨。它很重要,因為通常調整幅度都不夠,一個不好的錨容易產生失準的預估。
4.寫下自己的判斷,是一種自己和它保持距離的方法,如此才能抽身退後並仔細審查它。研究人員發現,只要要求人們假定他們最初的判斷是錯的,並認真思考為什麼可能是那樣,然後做出第二個判斷,當它與第一個結合時,提高準確度程度幾乎和從另一個人得到的第二個評估一樣。建立在「群眾的智慧」(有一本同名的書籍,很值得一讀)之上的概念稱為「內部的群眾」。
5.人們信任較有自信的財務顧問勝過較沒自信的顧問,即使二者過去成績表現相同。而且人們容易把自信和能力畫上等號,這使得說某些事發生機率中等的預測員較不值得敬重。把自信和能力畫上等號的想法可以延伸解釋大部分的人對於或然率缺乏理解,可能可以歸因於單純的無知與誤解,而或然率強烈反直覺本質,說明了為什麼就連非長老練的人也會犯初級的錯誤。
6.我們很容易相信歷史以一種合邏輯的方式進展,相信人們應該有預知能力,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是一種事後諸葛的幻覺。未來是極端的不確定。隨機常是我們個人生命的一個要素。
7.心理學家稱為「信念堅持」的極端例子。人們可能變得驚人的固執己見,而且像瘋了一樣找藉口合理化,以避免認同會推翻他們已定型信念的新資訊。「我預期會發生的事情沒有發生,正證明它將會發生」這種神邏輯。
8.心理學家稱為「稀釋效應」:不相關的資訊影響預測判斷,加深刻板印象。有鑑於刻板印象本身是偏見的一個來源,稀釋它們最好。有可能對,也可能錯。對的地方在於以火攻火、以偏見攻偏見是可能的,但稀釋效應仍然是一種偏見。人們的預估是以他們認為有用的資料為本,然而面對顯然無關的資訊,無意義的噪音,應該不予理會,但他們沒有,任由無關資訊影響他們判斷。
9.人們常常都太有自信,但過度自信並非人性中永恆不變的守則,氣象學家和老練的橋牌選手不容易過度自信,因為他們會得到清楚、立即的反饋。要能從失敗中學習,我們必須在失敗時就知道。常常跌倒的嬰兒、從腳踏車上摔下來的小孩他們會學到經驗,可以思考哪裡出錯、調整,然後再試一次。
10.在這本書中還閱讀到「高勝算決策」作者安妮.杜克的訪問:在面對比賽時,必須極度的謙卑,因為比賽極度複雜,要精通很難,如果不一直保持學習,你就會失敗。良好的判斷需要謙卑,不是自我懷疑。把事情看清楚很難,而且人類的判斷一定錯誤百出。
11.好的預測人員有以下特質:
謹慎:沒有什麼是確定的。謙卑:現實無限的複雜。非宿命論:發生的事並非注定要發生,也不必然要發生。
在思考風格上:積極開放心胸:信念是等待被檢測的假設,不是要被保護的寶藏。聰明而博學,有「認知需求」;有好奇心,喜歡拼圖和智力測驗。反思:具有自省和自我批評的能力。對數字覺得自在。另外具有成長型思維:覺得變得更好是可能的;不屈不撓:決定繼續下去,不管要花多少時間。
對於預測方法有這些傾向:務實:不執著於任何觀念或議題。善於分析:能從你的鼻尖觀點退後,從其他角度來思考。蜻蜓複眼:珍視多元觀點,並將它們與自己的觀點結合。或然性:使用許多不同程度的可能來做判斷。考慮周詳的更新者:當事實改變,他們會改變自己的想法;有良好直覺的心理學家:檢視思考過程中的認知與情緒偏見的價值。通往成功的路有很多條,也有很多方法可以用一個領域的強項來彌補另一個領域的不足。
人類對於預測有某種癡迷,因為預測成功的吸引力太大,也因此人類想進一切辦法想在這複雜世界中找出一種預測模式,尤其在金融領域,可惜的是在複雜因素交錯影響之下,很難有一種策略達到百分百預測成功的結果,但這並不表示在這複雜世界中無法預測,我們只能想方法提高獲勝機率,對於一個不確定性的問題利用機率思考,或是跳出黑與白、正反兩面的二元思維,用不確定性、一件事即使有高機率成功,還是有備案預防失敗,另外也應該了解能成功並非百分百都是技巧,有一些運氣成分在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意過程而非結果,這是本人在閱讀這一系列書籍得到的啟發,
書中最後的附錄為預測員的十誡,個人覺得非常值得學習:
1.分類:專注在你的努力可能有回報的問題上。2.把看似困難處理的問題,拆成容易處理的子問題。
3.找到內外觀點的正確平衡。4.對證據做出恰當反應,找到過與不及之間的平衡。
5.尋找每個問題中相衝突的因果力。6.盡量分辨出不同程度的質疑,直到問題無法追究到更細。
7.找到自信不足和自信過度、審慎和果斷之間的適當平衡。8.探究你犯錯背後的錯誤原因,但要注意後照鏡式的後見之明。
9.在團隊中帶出別人的最佳實力,也讓別人帶出你的最佳實力。10.實施以上策略時注意平衡相對立的錯誤,另外別把以上10誡當作信條,因為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
不確定性永遠都在,我們要與它和平共存,有些人及書籍分享策略可以提高勝率,有現成的工具可以學習他人的經驗,讓我們可以在充滿未知與不確定的地球上生活著,利用大腦,迎向未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