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什麼他看到你沒看到的?洞察的藝術》ISBN:9789862484302 | 寶鼎出版|Gary Klein | 露天市集| 全台最大的網路購物市集

為什麼他能看到你沒看到的?不是看到不乾淨的東西,而是在遇到問題或觀察到矛盾的現象時,他能思考出「出乎你意料、創意且反直覺」的解決之道或是結論。

作者為蓋瑞.克萊恩,這本書應該是從亞當.格蘭特系列書中提到的延伸書籍(書名忘記了),本書舉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洞察」例子,並試著分析每個案例的主角為何能擁有獨到的見解、不同的思維、在同樣的表象下看出一般人沒注意到的線索。例子包含了:科學家用自然螢光檢視實驗生物、財經分析師找出證據證明龐式騙局的騙子、醫師發現愛滋病、主角修車、戰爭、天文發現、球賽、科學家找出胃潰瘍病理機制、病理學家找出黃熱病病因、次貸風暴、霍亂不是沼氣造成的、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發現、拳擊、DNA雙股螺旋的發現、蜥蜴無性生殖的發現等,可說是各領域、各種事件、不同專家都可以作為在遇到問題時總有人看出別人沒看到的細節、線索或隱藏在表面底下的真相,最後改變自己甚至是全人類對於某件事的看法或觀念。

這部作品可以做為人類解決問題的創意例子,無奈翻譯成中譯本時有點糟糕,有的內容容易讓讀者感到混淆,例如:最讓我印象深刻關於消防員倖存於森林大火的案例,在時間軸上內容翻譯是錯的!(如下圖)

image

讓我在閱讀時無法連貫的看出事情始末,直到第二次閱讀這段仔細推敲後發現,內文將事件發生時間(5點半至6點)翻譯成計時時間(5分30秒至6分0秒),導致整段精彩故事就在困惑中結束,實在非常可惜。

這個案例是件悲劇,事件發生於1949年的曼恩峽谷,15名消防員共造成12名身亡。消防員在滅森林大火時發現不對勁,火在風速助長下迅速形成一道高聳的火牆(火爆),消防員在曼恩峽谷的谷底,在第六點,也就是5點45分時發現火迅速蔓延上來,人員趕緊往山頂跑,那是一個上斜坡,即使體力再好也容易氣喘如牛,消防員為了爭取時間在5點53分丟掉工具,在回頭的11分鐘後,火追上了消防員,那時有12名隊員,其中有一名叫多吉的消防員,他在生死瞬間評估人無法跑過火,他做了一件事情,在自己周圍縱火,讓可以燃燒的燃料先消耗掉,他就能躲在燒焦處避免被火吞噬,而他最後也倖存下來,特別的是3位倖存者中只有他是用此方法倖存,其他2位則是抵達了岩石地帶倖存。作者推論他的思考邏輯為:1.上坡,對火有利,對跑者不利,而且山坡越來越陡。2.身後的火速度越來越快。3.或許我能找一座安全島,如果火沒有燃料的話。4.我正踩著乾草,他是燃料。但在這麼短的時間,多吉如何聯想到可以用點火的方式自救?這本書將之命名為創造性的絕境。

除這個案例外,書中闡述了其他不同種類獲取洞見的策略,個人覺得有些案例還不錯,有些案例則不知所云(例如實驗數據矛盾而大家未發現,只有主角發現異常且堅持不懈最後證明他是對的),像這種案例個人覺得與洞見無關,只是對數據的解讀擁有不同的看法(但作者定義這也是一種洞見)。這部作品有很多案例可以激發讀者以不同角度思考問題,但關於洞見的分類而言,個人認為「創意天才的蝴蝶思考術」做的更好,定義清楚,舉例也蠻恰當的,這本書在案例及一些觀念闡述部分都有點牽強,有時甚至認為論點的因果關係沒有邏輯性,是相當可惜的部分。

(一)、對於洞見,作者有以下分類:

1.連結:我們取得一些新資訊,結合其他舊有資訊後有了新發現,連結策略不只是把點與點之間連起來,還包含改變整個思考模式。

2.巧合與好奇:當我們發現巧合時,不確定要如何理解它,那是純屬意外,還是有其他模式在運作,觀察巧合等於我們發現一些看似彼此相關的事件,就算表面上沒有明顯的因果關係,這是更深層之間的思考連結。案例:知識的錯覺。

3.矛盾:當我們遇到不合理的概念時,會激發不可能的情緒反應,這種心理反應與連結和巧合相反,不是對互相雷同的概念反應,而是對不一致產生思考的反應。案例:次級貸款風暴

4.創造性的絕境:是偶然出現,計畫外事件促成,剛好在正確的時間處在正確的地方造成新的想法。案例:消防員逃離森林大火。

5.累積式洞見: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個接一個的小突破,靠解決一連數個問題達成穩定進展,非擁有單一靈感湧現的時刻。

6.錯誤的洞見:誤信獲得某個想法觀念,深信自己聰明伶俐。案例:金融泡沫。競相加價到荒謬地步的投資人,不只因為貪婪,也欺騙自己,認為世界正在發生徹底的轉型。

(二)、關於訓練洞察力,作者提出三條路徑:下文所提到的「錨」,是指自己對理解世界的核心信仰,影響我們理解的重大信念,可稱為舊有的錨,以異常現象為中心。

1.創造性絕境:逃出僵局→拋棄脆弱的錨→改變理解方式(行為、觀點、感覺、渴望)。

2.連結路徑→增添新的錨→改變理解方式。

3.矛盾:創造性的絕境→用脆弱的錨重建故事→改變理解方式。

(三)、對於一個問題或現象,能發現不同之處與錯失洞察力的原因作者分析有4項:

1.無法獲得洞見:受制於瑕疵的信念;獲得洞見:逃離信念的巢臼。

2.無法獲得洞見:欠缺經驗;獲得洞見:擁有豐富相關經驗。

3.無法獲得洞見:態度被動;獲得洞見:態度主動積極。

4.無法獲得洞見:一般推理;獲得洞見:創意跳躍式推理。

這本書同時出現經典及不知所云的兩個極端,在閱讀某些章節覺得舉例適當,闡述及分析還不錯,但某些章節會整段上下文無法連貫,甚至出現比較少使用的中文詞彙,不確定是譯者的關係還是原作者在創作時使用較為艱深的語法,不過許多經典案例之後也被其他作者拿來引用,這本書的可讀性就稍嫌失色,若滿分10分,個人覺得大概4分左右,可以讓讀者有些收穫,但蠻多時候不一定會認同作者的論述,對於問題思考有興趣的可以找來一讀,但對於問題背後分析思考邏輯,這部作品並非首選。

arrow
arrow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