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巧合的是這本書作者也曾著作「創意黏力學」—一本個人非常喜歡的創意書籍,此書還是Zappos創辦人謝家華的指定讀物,關於黏力學這本書也曾分享過心得。改變這部作品看得出寫作風格的影子,同樣以多樣的案例推導出一系列改變的過程,除加深印象外,故事可以貼近與讀者的距離以及減少太枯燥的理論內容,更巧的是近期也閱讀了「習慣力」這本書,書中有些案例例如越戰美國人吸毒成癮或是醫院使用查檢表減少感染風險,拯救更多病人;還有利用看板,先請人幫點小忙,然後他們就較願意幫更大的忙,這些案例在不同書中讀到雷同故事,倍感親切,本書強調改變其實不像我們所想像那麼困難,是有步驟可以遵循,書中提到:1.指揮騎象人(理性面)(1).找出亮點。(2).制定關鍵行動。(3).指出終點。2.刺激大象(感情面)(1).找出感覺。(2).縮小改變幅度。(3).建立認同。3.營造路徑(1).打破環境。(2).調整環境。(3).建立習慣。(4).號召群眾。藉由這些方法就能促成改變,改變也牽涉到自動化與習慣,因此,改變並非可以立即顯現出成果,而是需要一些刺激、時間、環境及別人的影響,這本書個人覺得閱讀起來輕鬆有趣,還可以獲得不錯的啟發,個人覺得是一部相當不錯的作品。

以下節錄本書的重點觀念:

1.成功的改變通常要滿足三個條件:1.要改變人的行為,先改變它的環境,除了改變環境,還需要改變大腦與心靈。2.改變很難是因為人不堪負荷,看起來像是懶得改變,通常是已經疲乏了。3.如果希望改變,一定要給予清晰明確的指示。

2.我們的內在精神分裂十分詭異,而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理智面知道,當情緒面有了渴望,自我控制的機率等於零,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排除所有的誘惑。

3.當人們試著改變,通常是調整已經習以為常的動作,而改變習慣動作需要騎象人謹慎的監督。改變的幅度越大,越快榨乾人的自我控制力。

4.推動改變:1.指揮騎象人:看起來像抗拒改變,其實是行動指令曖昧不明,所以應該給予清晰明確的指示。2.刺激大象:看起來懶得改變,通常是疲乏。3.營造路徑:人的問題常常是情境問題。

5.人對現狀感到穩定舒適,是因為選擇已經被排除。你知道每天的例行公事,也知道該怎麼進行。一天下來,大部分都在進行自動導航系統。但在改變的時候,自動導航不再靈光,選擇突然暴增,自動反應的習慣開始被陌生的決定取代。

6.騎象人富有遠見,願意為了長期目標承受短期犧牲。騎象人有實質的力量,遊戲規則要明瞭,就是找出亮點:深入分析,找到表現較為突出的人事物,別只顧著看失敗的部分。下一步,引導騎象人,包括給它一張終點明信片並且制定出關鍵行動。

7.改變的原因不是理解,而是感覺,那種感覺是我辦的到,我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

8.如果你希望馬上引發特定行為,負面情緒或許有幫助。但通常有些情況需要創造力、彈性和獨特的巧思。正面情緒能拓展與增進我們整體的思考與行動。嬉戲沒有固定行為反而拓展我們考慮的選項;歡樂激發遊興,連帶增益我們的資源與技巧。

9.安慰劑效應,當你並非從零開始,已經朝目標前進了20%(或如同集點卡上先蓋了一點,比從零開始會讓消費者更有動力),當驚覺自己已是一份子,心理轉變會影響生理,產生強大的刺激,從勞動變成運動者。

10.開始一件討厭的任務永遠比繼續做下去困難。所以一旦你動手開始打掃,即使已超過五分鐘你還是可能繼續清理。自豪跟信心隨之增加,這是一個良性循環,但是要開始之前,請先縮小改變幅度。

11.當人們面對一項望之興嘆的任務時,直覺的反應是逃避,所以你必須分解任務,縮小改變幅度,讓改變小到人們能輕鬆戰勝任務。

12.縮小改變幅度的辦法之一是控制你投入的資源,另一種辦法是規劃小型勝利-一些近在咫尺的里程碑。

13.打造初期的成功是在打造希望,而希望是改變計畫的珍貴因子。一旦人們踏上改變之路,並且一路前進,它們看見自己的進步是重要關鍵。

14.量化評量奇蹟好處是排除整個過程的神祕感。奇蹟量尺的意義是將注意力聚焦在可以達到、可以看見的小里程碑,而非最後終點,因為最後終點看起來可能很遙遠。彷彿爬在長梯上,我們總是專注於下一階而非抬頭看著頂端,或許還要爬很多階,但你很確定自己正往對的方向慢慢前進。

15.當你每天進步一點,最後會有大成果,別一心想著快速、巨幅的改善,要追求一天一點的小進步。這是唯一能開花結果的辦法,也是果實能長長久久的辦法。

16.大象絕對可以跨越這些微型里程碑,跨越的同時甚至出現一些其他效果。一步一步大象越來越不害怕也越來越合作,因為事情有所進展。每踏出一步,大象就感覺到改變。從恐懼出發的旅程有了變化,慢慢的,走向了信心與自豪。改變縮小幅度的時候,大象也成長了。

17.認同模式的決策過程中,我們會自問自己三個問題:1.我是誰?2.現在是什麼狀況?3.像我這樣的人在這種狀況該做什麼事情?

18.改變的時候,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對著自己與他人,一遍又一遍的提醒這項事實:我們的大腦就像肌肉,越鍛鍊越強壯。當你把新認同所帶來的企圖心與堅持不懈的成長心態結合起來,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

19.人有一種集體傾向,會忽視影響他人行為的情境力量。稱為「基本歸因偏誤」。偏誤在於我們喜歡將他人的行為歸咎於對方的個人特質,而不是對方所處的環境。

20.在工作上領導者需要有意識的重新營造路徑「寧靜時光」(禁止打擾,專注於複雜的任務)。稍稍調整一下環境,正確的行為就會突然出現。其實改變的不是人,而是情境;人的問題,往往是情境問題。

21.行動扳機(在發生特定狀況時,執行特定動作)。能夠強力刺激人們去做自己知道必須做的事。當人預先做下決定,就「把行為控制權交給了環境」。「避免目標受到各種誘惑、惡習和其他目標的干擾」。

22.查檢表的作用是減少大失誤的可能性。希望大家能標準化任務裡的關鍵要素,有強烈證據支持這些事都是在任務裏的關鍵,必須每次都做到。

23.單純曝光效應:一項事物只要你接觸的時間越長,就會越喜歡它。

24.認知失調:沒有人喜歡行動是一回事,心理想的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一旦踏出第一步,大家開始照著新方式做事,漸漸的他們越來越難去討厭自己的行動方式。新出現的認同感也會強化新的做事方式。

25.大改變可以來自非常微小的一步;小改變自然會越滾越大。但這不代表改變是容易的。當改變發生,多半遵循一套模式。改變的人有明確的方向、充分的動機,還有一個正向的環境。換言之,改變發生,是因為騎象人、大象跟路徑整合起來支持該項轉變。

雖然這本書在討論改變,但其實很多是在討論建立新習慣,與「習慣力」相同的地方在於:這二本書都相當強調環境的重要性,環境可以影響人做出新的行為。這本書舉出眾多例子描述改變的路徑,許多案例都令人印象深刻,並且造成巨大的改變,因為作者也曾出版「創意黏力學」,不免俗的要比較一下,若是要選擇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黏力學這本書,因為書中的案例比這本書還令人印象深刻,但這二部作品都相當不錯,值得花時間閱讀,小幅推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