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被神奇的書名給吸引。想知道這2小時如何被創造出來。
內容簡介:
神經學專家利用研究告訴讀者5大策略可以提升自己的工作及決策效率
1.人腦非電腦,只能有限的做正確決策,因此需要養成一種習慣:學會辨識做事優先順序的決定點。
2.管理心智能量,善用情緒:情緒會影響決策,在心智充足前優先處理困難的事情。
3.停止對抗分心,學會放自己一馬:若告訴自己"不要"分心,則更容易分心,應讓自由意志去神遊(但不能太久),讓大腦休息一陣子,才能快速再進入專注狀態。
4.妥善利用身心關聯性:養成運動好習慣、充足的睡眠及健康的飲食都很重要,生病時工作及做事效率較為低落就是因為身心靈疲憊導致。
5.打造對自己有益的工作環境:空間、環境、燈光都可能影響工作效率,需依照自己工作需求打造適合自己高效的環境。
心得分享:
作者所說的2小時,並非特定指一段時間或是哪個時段,而是利用作者提的5項策略可以讓自己找出可以高效工作的時段。
養成這些優良習慣,不只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對於朝向成功的目標或是專業技能的養成都有助益。
除了第4點有些老生常談之外,其餘的策略也曾在不同的書籍有閱讀到類似的概念。
例如第三點在"學習如何學習"有提到適時的放空可以讓大腦在無意識的狀態之下持續運作解決,產生靈光乍現的時刻。
現代社會能造成分心的事物實在太多了,但分心又是大腦自動設定的功能之一,因此如何打造"專注"的環境(第五點)也很重要。
作者也列舉一些例子告訴讀者,在工作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工作效率差的情形以及如何應用這5項策略來避免。
這五項策略不只應用於工作上,在其他領域一樣適用(學習、培養技能等等),養成這些好的習慣,持續地累積,有機會達成連自己都意料之外的成果。
雖然很多概念可能已經知道,但作者利用了實驗及研究加以證明及加深讀者的印象,藉由這些策略將可以讓自己有高效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