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光讀書筆記485】-31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人生不是為錢

這是一部相當有意思的書籍,推翻一般人追求財富、延遲享樂的觀念,本書最重要想告訴讀者的觀點有3:

1.錢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果你花了勞動力賺了錢沒有花,就浪費了你寶貴的時間及精力,也就是體驗世界的機會成本。

2.我們應最大化自己體驗世界的美好,體驗會帶來「記憶股息」,回憶會跟著一輩子,越沉越香。

3.反向思考的教材,大部份書籍提倡儲蓄、延遲享樂、為退休提前準備,但這本書不一樣,作者贊同這些事很重要,但要再加入時間點、健康因素為考量;在不同的年紀規劃自己想進行的活動,而不是一刀切,退休前努力存錢,退休後再享樂,實際上你的健康在退休後是逐漸下坡,有些事年輕不做,老了就沒機會了。

我想這本書會這麼熱門是因為它顛覆大多數人的思考邏輯,而闡述的論點並非所有人都認同,但這恰好也是讓讀者可以認真思索:為什麼我們不認同作者的觀念?是根深柢固的價值觀及資本主義的思維影響太深導致我們很難接受在死亡前將財產盡量花完;還是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及不想面對死亡的議題?

閱讀這本書讓我聯想到另一本作品「快樂錢」,書中提到花錢帶給人快樂有5種情形,其中3個跟本著作有相似之處:

1.花錢買體驗

2.花錢在別人身上

3.花錢買時間

花錢買體驗,作者比爾.柏金斯舉了2個例子,一個是他室友傑森在年輕時花3個月去歐洲旅行,以及自己花了一大筆錢集結好友舉辦45歲慶生派對,這二項都花了很多錢,但他們在事後都認為:這美好回憶絕非用金錢可以衡量的。

至於花錢在別人身上可能稍微隱晦一點,本書認為與其在自己往生後才把金錢給小孩或慈善機構,不如現在就給,一來你可以看到他們如何運用你的錢,你可以參與到他們花錢的結果及產生共同體驗;二來對人而言,金錢的效用在年輕時會比年老時會來的高,因為在年輕時比較有機會有大筆花費,例如:想全家出國、買房、養小孩、買車等,但到老年時可能剩下醫療費用,因此把錢提早給本來就預計要給的人或團體會比往生後給更好。

花錢買時間作者則認為此策略在中年時期影響最大,因為這時期你的錢比時間多,而當你的錢越多,就越應該運用這種策略,因為時間比現金還要稀缺及有限。

如果我真的依照書中建議把錢花到我預期壽命但我沒死怎麼辦?關於這點書中僅提到:對於老年健康照護問題可以利用保險來免除龐大的費用,而要如何拿捏精準到我死亡時剛好讓財產幾乎花完,作者也說這很困難,但可以作為一個目標,書中主要提出:大部份的人都是過度儲蓄,在往生時留太多的錢,而賺這些錢的時間精力原本可以做其他的事情。

最後我覺得書中提到的伊索故事很值得讓人深思:

勤奮的螞蟻整個夏天都在努力貯存食物,準備過冬,但是無憂無慮的蚱蜢在夏天拉著小提琴玩樂。結果,冬天來臨時,螞蟻存活了下來,而蚱蜢快餓死了,這個故事是要告訴我們:該工作的時候就該工作,該玩樂的時候就該玩樂,可是呢?螞蟻什麼時候去玩了?實際上螞蟻沒有時間玩,所以我們應該是:要工作,也要玩樂。找出一個平衡。

我們不要忘記賺錢、存錢、投資的目的,應該是為了獲得人生體驗,那不如直接一點,以現有的資源及錢去獲得體驗,因為隨著你的年紀增長,你能擁有的體驗數量會越來越少。書中提到在金錢、時間與健康較為平衡的時間為31-60歲,所以若有任何人生體驗可以平均安排在這段時間,最後書中提到健康勝於一切,工作與金錢只是為了讓你增加體驗的工具,不要反客為主,為了追求工作及財富賠上健康。

這本書很有趣,又可讓人思考金錢對你的意義,以及在人生最後階段要如何規劃金錢的運用,往前推算,花的時間精力剛好就好,世界很大,可體驗活動很多,別讓你的錢只是數字,換成你美好的記憶,不失一個選擇,推薦給在追求財富中迷失的人們,錢,夠用就好。(1.5hrs)

arrow
arrow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