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發生過什麼事:【Amazon及紐約時報暢銷第1名!】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這是一本較為冷門的書籍,書中是以歐普拉與精神科醫師培理對話形式而成,主要是探討小時候所受到的創傷會影響到成人的行為,心理精神上的疾病很難從外觀分辨,容易忽略,只會給這群人貼上"特殊"標籤,但若深入詢問對方"你發生過什麼事"?許多行為背後的原因就能理解。個人很喜歡書中提到關於大腦應對壓力時的反應及機制,這不僅在受心理創傷的小孩身上發生,在大人身上也會發生,只是正常人可以自我調節,當壓力狀況解除後可恢復平衡,但小孩對於大腦發育及心理尚未成熟健全,因此發生心理壓力的年齡越小,造成的傷害越大。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歐普拉講述自己與媽媽在人生末期的故事,歐普拉是傑出的採訪主持人,訪問超過幾萬人,可以想出話題與對方討論,但她發現對於她媽媽,幾乎無話可說,還要從看護手冊找話題與媽媽閒聊,後來她有工作得離開,在半路上覺得要把想說的話與媽媽說清楚,不然就沒機會了,因此回到醫院與她媽媽說:「妳一定很辛苦吧,在不知道未來會如何下突然有了小孩...我想謝謝妳留下那個孩子(指歐普拉自己),我知道在很多時候,妳不知道該怎麼辦,妳只能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中盡力—我不介意。所以妳可以安心地離開了,妳知道一切都很好...」。歐普拉利用轉換角色及同理心,並明白她的母親也是發生過某些事情,導致她照顧小孩的方式與一般母親不同,歐普拉能釋懷並理解她媽媽,是相當有智慧且感人的故事。

另外書中還提到一點是人際關係是人類健康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人是社交的動物,若讓人孤立(被排擠),長期下來會影響到心理健康。在職場上若有同事可以訴苦,較能在高壓的環境下堅持下去;年老時有固定的親戚朋友可以閒聊,可以讓心情愉快、抗憂鬱及減緩老年退化,因此,有良好且深入的情感連結具有維持心理健康的好處,從兒童至老年時期皆適用。

以下節錄書中的一些不錯觀念,個人覺得書中整理的圖示與表格很簡潔易懂:

1.壓力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某個需求或困難導致我們失去平衡—偏離調節的設定值。偏離平衡的時候,我們變成調節不良的狀態,感到不適或壓力。回歸平衡之後,就會覺得舒服很多。解除壓力、回歸平衡,能啟動腦部的獎賞網路。回歸平衡時,我們會感到愉快—從寒冷到溫暖、從口渴到水份充足、從飢餓到吃飽。

2.當我們感到害怕時會啟動"戰或逃"兩種反應。大腦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潛在威脅上,關閉不必要的心智程序(例如:思考人生意義、做白日夢想像即將到來的假期),你的時間感會全部瞬間集中在那一刻。心跳加快,將血液送往肌肉,準備應付可能需要逃跑或反擊的狀況。腎上腺素傳送到全身。

3.神經元與神經網路受到刺激時可以改變結構;這稱為神經可塑性。而受到刺激的方式是透過我們個人的經驗:大腦是以"用進廢退"的方式改變。神經可塑性有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特定性。要改變大腦的任何部位,那塊特定部位一定要啟動。想要學彈琴,你必須將雙手放在琴鍵上開始彈;你必須刺激大腦與彈鋼琴相關的部分,這樣才能讓神經網路產生改變。

4.歸屬感與被愛是人類經驗的核心。我們是社會性動物,我們天生要在群體中生活—與起他人產生情緒、社會、身體的交互連結。只要研究一下人類身體的基本架構以及功能,就會發現有很多部分是為了幫助我們創造、維持、經營社會互動。

5.以適中、可預期、能控制的方式啟動壓力反應系統,可以創造出更有彈性、更強大的壓力反應能力,當面臨極度壓力源時能展現出復原力。這就好像為我們的壓力反應系統做重訓;我們加以訓練,讓系統變得更強大。當我們面對適度挑戰並成功度過,這樣的次數越多,面臨更大的挑戰時,應對能力就會更強。

6.我們的大腦使用兩種關鍵策略幫助我們理解世界。1.是將同時發生的感官輸入建立聯想,以我們的經驗形成「記憶」。2.是使用儲存的記憶將新經驗分類、解讀。倘若新輸入的資訊與先前的經驗夠類似,大腦就會將新經驗歸類為與過去的經驗類似或相同。

7.大腦皮質是人類最獨特的各種能力得以發揮最大功臣:口語表達、語言、抽象思考、反省過去、規劃未來。我們的希望、夢想以及很大一部分的世界觀,都是由皮質所產生的。

8.溝通就是將想法、概念、故事從你的皮質傳遞到別人的皮質。從你腦中聰明的部位到對方腦中聰明的部位。問題在於,我們並非直接由皮質向皮質溝通,而是必須經過下層腦。在這樣的過程中,有很多機會導致任何溝通的意義遭到抽離、扭曲、放大、縮小,甚至遺失。

9.過去的經驗在你腦中製造的東西,已經存在的聯想無法刪除,人無法擺脫過去。心理治療比較像是建造新的聯想,創造全新、健康的預設路徑。

10.大腦很愛用"捷徑"。這些捷徑不見得每次都正確;有時會導致我們容易受刻板印象與各種主義的影響—我們腦中最強的分類來自於最初的經驗,通常發生在人生早期,因此導致我們容易有偏見。

11.要改變隱性偏見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承認自己有偏見。鼓起勇氣和那些與你不同的人相處,那些會挑戰你的偏見的人。過程可能會很不舒服。但創造新的聯想、擁有新的體驗。在理想狀況下,你要走進人群,和那些與你不同的人相處。這樣你才能根據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特質去瞭解他,而不是粗略的分類。

12.現代生活最悲哀的一點,就是社會蒐集智慧的速度,比不上科學蒐集知識的速度。太多發明讓我們逐漸遠離自然世界以及所偏好的"社會",因此而產生的一個難題,便是我們用來監控世界的神經系統感到壓力。我們反抗自然。我們使用人造光在夜裡保持清醒;我們吃的食物過度加工—完全不同於身體進化過程中習慣消化的食物。這些全都帶給我們的身體壓力,尤其是大腦。

13.長時間看螢幕的影響是:我們的談話技巧降低。說故事的藝術與聆聽能力都退化了。結果就是,人變得更自我、更焦慮、更憂鬱—復原力更差。展現同理心的能力,是腦中關鍵神經網路的功能,而這些網路的組成則是用進廢退。

14.許多人外出旅行時往往會感到"精疲力竭",即使他們只是排了幾次隊、坐了一趟飛機。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你的大腦持續在監控成千上萬的新刺激。別忘記:長時間啟動壓力反應系統,即使程度適中,依然會造成身體與情緒上的疲憊。

15.我們發明世界的速度遠超過理解這些發明影響程度的速度。電視、電玩、手機、電腦—這些全都是很近期的發明。我們還沒有充分瞭解這些設備隊發展中大腦的影響,也不知道兒童將會將會如何思考、處理經驗。但我們開始理解,一連11個小時盯著螢幕會對社交發展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這本書除了說明兒童時期發生的創傷會影響成人的思維與行為,從歐普拉厲害的訪談能力以及精神科醫師的專業,內容提到許多關於大腦機制、應對壓力、人際關係對健康影響等,再加上許多案例分享,讀者可以閱讀到許多令人難過的故事,同時也可發現專業的醫師是如何與對方建立信任關係,而這些技巧也可適用於類似情境,這本書雖然很冷門,但個人覺得很值得一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