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好一陣子沒看到優質的台劇了,在繼"痞子英雄""愛殺17""天黑請閉眼"之後有這樣強大的劇情及卡司,與惡裡面有許多的議題值得探討,我想從殺人犯與死刑這部份切入。到底死刑對於死刑犯有沒有遏阻作用?律師在重大刑事案件在被告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及承受的壓力。被害者的家屬、加害者的家屬、被害人、加害人四角關係,在這部戲劇裡都有呈現,是一部可以讓人深刻省思現代社會及法律所面對的問題。這些議題都可以衍生出需多討論,我以之前看過的一些書籍及電影當作例子呈現論點。

死刑對於死刑犯有無嚇阻作用?這是個爭論的問題,我曾經看過一部1995年的電影"越過死亡線",西恩潘飾演的馬修.龐塞爾被判處死刑,至行刑前表示是無辜的,還請求修女(蘇珊.莎蘭登)幫忙上訴為無期徒刑,修女一直堅信馬修說的是事實,他是被陷害的而積極去爭取機會,直到行刑前一晚,馬修知道自己必須面對一死時,才真正的面對自己的所作所為;當人面對死亡,有可能將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示出來,也會回顧自己一生,真正的反省,因此有一部份的人認為死刑具有其意義。而另一部份的人認為被害人的生命是無可挽回,國家不應再剝奪任何人的生命而造成家庭破碎,且最令他們擔心的是可能有冤獄的議題,假如一千人錯殺一人,國家手刃一個無辜的人,後續會衍生更多的問題,他們認為應該有其他的替代方案,而不用以"一命抵一命或一命抵多命""以暴制暴""讓加害人家屬體驗被害人家屬的感受"。旁觀者都可以輕易的大談闊論,試問若是發生在自己親人身上,還有辦法用理性寬容方式去溝通這方面的議題嗎?不確定,以一般大眾的立場,個人覺得若沒有親身經歷沒什麼立場提出解決方式,畢竟不是當事人不懂當事人的心境,在自由社會可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但在當事人眼中,這些說法大概就像說風涼話吧!而死刑是否可以嚇阻犯罪呢?關在監獄裡面是否可以讓犯罪的人深刻反省呢?殺人犯或精神病患在做這些事情時是否知道自己在傷害人呢?被害人家屬的心境、後遺症等等,在這邊推薦二本書"我和殺人魔相處的那一年"及東野圭吾的作品"空洞的十字架",殺人魔這本是以專科醫師的角度出發,呈現他所觀察到這些殺人魔心境及互動,另外探討到精神病患照護的問題;空洞的十字架則是利用3-4條故事線串起討論死刑、罪與罰的議題,這些書及電影中都有呈現作者或導演對於死刑及現行法律的看法,在看完"我們與惡的距離"之後,我連結到這些作品,對於死刑及精神病患議題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