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聖母峰」,那次山難導致許多登山好手往生,是一個警惕—在大自然之下需要謙卑,氣候無常隨時能取走渺小的人類。
這本書是敘述二名大陸登山家:李致新及王勇峰,他們是厲害的二人組,花費11年的時間征服了世界的七座山峰,分別坐落於七大洲的最高峰,這是一個高風險的任務,在高山上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意外,不幸遇到就只能祈禱以及倚靠運氣,不得不佩服大陸各種頂尖人才,此二名登山家打破許多紀錄,他們很年輕就開始征服,在每座攻頂過程中出現了諸多意外事件,不論是惡劣氣候、補給問題、夥伴間目標不一致、體力、高山症等,每個問題若不注意都可能導致悲慘後果,但他們依依克服,有靠意志力、靠技巧,有時也看運氣,登山的活動,不便及辛苦可想而知,加上稀薄的空氣、變化萬千的天氣、不可預期自然事件如:雪崩、大雪、狂風等
幾次遇到危機時他們體力耗盡,只能仰賴直覺及本能,他們平時基本功扎實,在身心靈極限時有辦法依靠自動導航及內建的警覺機制保護自己,渡過危機,他們真的除了實力堅強之外,也是天選之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攀登聖母峰時,王勇峰因為高山缺氧導致一隻眼暫時性眼盲(當體力不行時千萬別勉強,山一直都在但是命只有一條),但還是撐著下山,但在通過台階時不小心踩空,倒掛在梯子上在海拔8700公尺被困住,在體力與視力都逼近極限下,他撐下來並靠自己脫困,連他自己都覺得很幸運。
在攀登七個山峰時遇到各種狀況與問題,他們必須做生與死的決策,有的時候甚至是豁出性命的攀登,最終他們成功了,可以分享這段故事給所有讀者,以下節錄這本書中對於攻頂的重要觀念:
1.在山上沒有小事情,在生活中,忽略細節只會給生活帶來麻煩,總有辦法補救,但在山裡就不同了,無論這個問題大小,都會危及生命。
2.什麼事情可以用「戰爭」來做類比的?那就是「登山」。因為它意味著風險、犧牲,但又因此而具榮譽感與使命感。
3.登山越是在關鍵時候越是要放棄名和利,哪怕它就在眼前了。生命是最寶貴的也是稍縱即逝的,任何時候,都要捨棄自己的榮譽和利益去保全他人的安全。這是登山真正意義所在。
4.登山最忌諱迷路,人的體力是有限的,錯誤的路線走遠了,不僅可能遇到各種危險,而且也沒有體力再回來。
5.人在雪山上太渺小太脆弱,成功與失敗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運氣的好壞。沒有哪個登山家認為自己運氣不好,只要還活著,總是認為上帝是站在自己這一邊,也可說是登山者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所有冒險都是以此作為後盾。缺少這種精神支柱的人,絕對不敢攀登雪山。(過度自信與過度樂觀)
6.登山就是這樣,不管死多少人,總有人繼續攀登,攀登的人比死的人多。人為什麼要登山?這問題就和人為什麼要活著一樣既簡單又複雜,沒有哪個登山家說的清楚。可能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東西。
7.經驗告訴他們,在迷路的情況下,要堅定信念、沉著冷靜,恐懼只會加大出意外的機率。他們一步步摸索著下撤,依靠殘存的直覺本能,一小時後,他們穿出暴風雪區找到了下山的路。
8.對於大多數山峰來說,真正的攀登只有幾天,即使是聖母峰,打通路線後,三到五天就能上去,但在那之前的準備是漫長的等待,拿錯一雙襪子也可以斷送三五年的準備。
9.在山上,錯誤不僅僅意味著失敗,更意味著生命危險。
10.從身體條件來講他們都不是天生登山的料,在登山運動中,他們究竟在哪些方面優於普通人?超人的忍耐力。那些能夠站在高山之上的人有三個共同點:自信心、很大的決心及忍耐力。
看了這部作品及一些山難的書籍,登山愛好者都想要達到登頂的目標,甚至會忘記風險、評估體力而勉強自己。在其他任務,勉強自己做超出能力的事可能得到失敗的結果,在登山則會賠上自己的性命,高山,雖然充滿吸引力及大自然之美、壯闊,但也殘酷,若沒有良好的紀律及耐心,冒險與保守只是一念間,但可能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生與死,這部作品的二位主角不但過程盡力,雖說登頂的結果無法控制,但他們靠著實力與運氣最終達成目標,真是令人敬佩。
山難的發生許多是錯估時間與天氣變化,在尚未抵達安全區域時就被惡劣的天氣困住,被困住時將面臨困難的抉擇:在原地等死或冒險前進,也很多情形是迷路、缺水、缺糧食或失溫,每項都是與性命攸關,看完這些作品覺得人類要學會謙卑,人定勝天只是成語,小看大自然的力量將付出巨大且慘烈的代價。
這本書算是休閒讀物,對登山有興趣的人可以找來閱讀,對登山沒興趣的也可以看主角們在登頂過程中遇到的狀況及他們如何解決。
閱讀最大的好處是:不必親自體驗即可獲得他人的經驗,不論成功與失敗;第二是濃縮別人的成就與時間,他們花11年時間征服,我們可以花11天跟著他們以第三人視角參與,除了無法感受寒冷及味道之外,可以跟著他們的情緒及思緒一同冒險,是一本精彩登山征服者的旅程,推薦給不想爬山但想知道登頂滋味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