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為何有些概念較其他的更容易記住?這本書稱之為「黏力」,它通常包含六個要素:簡單:核心+簡潔、意外:用驚奇吸引對方注意;用興趣維持對方注意、具體:讓人家聽得懂、記得住、可信:讓人相信、情緒:讓別人關心在乎、故事:故事即模擬,激發別人採取行動。就像我們常聽到的寓言故事,容易記住、聽得入神,以及可以傳述給其他人,內容拆解這些黏住人類心理的概念是如何組成的。
佳句摘要:
1.即使是不相關的不確定性是會讓我們癱瘓掉,「選擇」可能是導致癱瘓的原因。如何避免選擇癱瘓?分先後順序可以將人從抉擇焦慮的流沙中拯救出來,因此找到核心非常重要。核心訊息可以幫你避免做出壞決定,因為它提醒你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2.我們把觀念構想裡的資訊量減的越低,他就越黏。當學有專精後,就更加對細節和複雜度發生興趣。也就是「知識的詛咒」,我們會忘記假使不知道我們所知道的話,會是什麼感覺。而在那種情況下,把事情簡化就有點不尊重對方。身為專家,我們不希望被人指責斷章取義,或是只找最大公約數。
3.人們會想一說就完全精準地告訴你所有一切,但其實只告訴你夠用的資訊,然後一點一點的增加。要避免無用的準確或是「知識的詛咒」,最好的辦法就是用比喻,比喻的力量來自基模,比喻讓我們可以懂得簡潔的訊息,因為它包含了我們已知的概念。
4.好奇心是當我們覺得自己的知識出現縫隙時就會產生的。「縫隙理論」有一個重要含意:在閉合縫隙前必須先打開它。
5.當我們知識增加時,我們反而更可能會專注在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上。
6.如果大家真的喜歡好奇感,為何還會拼命找出解答?因為知識縫隙是讓人痛苦的,會使人想知道結果,突破困境,因此知識縫隙要製造的巨大,但不能大到無法克服(剛剛好的挑戰)。
7.具體的文字能幫助人們理解新觀念,特別是生手。抽象性是專家們獨有的奢侈品。如果你必須對一群人們說一個新觀念,又不確定它們的知識程度的話,具體的語言是唯一保險的方法。
8.專家與新手之間的差別在於抽象思維的能力。新手將具體細節視為具體細節。專家則視具體細節為他們長年經驗中學習到的模式與深思之象徵符號。由於他們有能力做更高層次的深思,就自然想在更高的層次上討論事情。
9.訊息來源的誠實度和可靠度才是使他們成為權威的因素,而非他們的社為地位,因此有時候,反權威要比權威還好。
10.當要宣稱一件事實時,這項資訊並不是人人會常去想的事,也不是人人皆知的常識,這項訊息並沒有借用外來的可信度,也沒有運用內在的可信度(科學數據),而是開發了全新的可信度來源:觀眾。把客信度外包給顧客。
11.為什麼人的預測能力如此差勁?是因為「現實偏差」,是一種自然傾向,使我們在預測某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時,受到它在我們記憶中現成可得性的影響。我們會直覺認為較容易想起來的事情就較可能發生,然而我們記得的事情往往不是世界的真實情況。對某些事情記得比較清楚可能是因為它喚起較多的情緒,而不是因為它們較常發生。也可能因為媒體報導,而不是因為它們較普遍。現成偏差常會誤導我們的直覺,讓我們把不尋常的事當做平常,不可能的事當做可能。
心得分享:
我是因為Zappos創辦人謝家華寫的自傳才知道這本書籍,此本與「部落領導學」是Zappos員工必讀的書單,個人非常好奇。這本書內容本身也很具「黏力」,雖然在闡述概念,但用許多例子及故事吸引讀者,若產品、企業、員工也應用這六大元素,可以創造出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就如同謝家華的一生,提前退休卻因為火災意外葬生,奉行著人生所做的一切,最終目的就是要追求快樂,用這個概念引進新創企業,在歷經許多失敗的波折,最終被亞馬遜公司收購,是個非常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也在不同的書籍中被拿來討論Zappos的經營成功哲學,這本創意黏力學被謝家華應用的相當透徹,個人覺得這是一本雖然為2007的作品,但是非常值得一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