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太曉得要如何分享這本書的心得,可能因為時代背景差異,或也可能是作者是一位社會學家,對於書中許多的論述看了令我昏昏欲睡,本人原本希望從烏合之眾找到與投資相關的群體從眾行為,書中是略有提到,但舉的案例偏向社會運動或抗爭,這對本人而言實在沒什麼吸引力,閱讀過程還不小心睡著了2.3次,簡言之這本書個人不太喜歡,但還是找了二段個人覺得值得蒐藏的觀念:
1.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條件是判斷力、經驗、主動性和性格,這些是不能從課本中獲得,書籍就像字典,可以用來查閱,但是把它們大量儲存於腦中卻毫無用處。觀念只有在自然、正常的環境中才能產生。所以培養觀念需要受到無數感官印象的刺激,這些感官印象來自工廠、礦山、法庭、書房、建築工地和醫院,而且需要人們親自目睹各種勞動工具、生產資料和操作過程,這樣我們才會對來自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味覺的各種細節產生細微的感知能力。
2.模仿實際上只是傳染的一個結果,人類和動物一樣具有模仿的本能。對於人類而言,模仿是必然的,因為相對於其他事情而言,純粹的模仿別人總是容易的多。
這本書的主題論述方向與本人想像落差很大,個人並沒有非常認真的研讀,是大略翻過,若對大眾心理學有興趣者可以閱讀,這本書號稱是大眾心理學的第一本書,有其值得一讀之處,但個人是沒有感受到,因此不推薦此本著作。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