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因為意外四肢癱瘓了,你會怎麼辦?喪失人生鬥志?迅速轉變心態樂觀以對?作者丹尼爾.戈特里布是一位心理治療師,在33歲時因為一場車禍意外而四肢癱瘓,他能清楚回憶那天意外發生的情景以及當天早上最後一段四肢活躍的時刻,接著他從醫院醒來後,一切都變調了,除了經歷創傷後的許多情緒:震驚、悲痛、憤怒、恐懼。但他覺得最痛苦與害怕的,是感覺自己與人們失去了連結。接下來生活該怎麼辦?當一般生活都需要依賴護理人員、藥物治療,且在輪椅上渡過這一生,這樣的生活還算是人的生活嗎?作者藉由這本書將他在輪椅上觀察身邊的人、及思考人生的意義,在作品中有部分與宗教信仰,有部分則是人在極端情境下可以更深刻感受自己與他人,更具同理心,且因為他在一般人眼中屬於不正常,可能讓接受治療者更能敞開心胸討論自身的問題,這部作品於2009年發行,書中有一些對於生活與人生意義的觀念,可以讓讀者花些時間深深思考的,個人認為這部作品對於正在經歷一些挫折事件或迷惘時可以受到一些啟發。
閱讀完這本書最深刻的是覺得作者運氣也太差了吧,他的人生充滿荊棘,除了自己遭遇到四肢癱瘓之外,他的家人有些深受癌症之苦。他也經歷過父親與母親的離世,在生與死、病與傷殘的經歷,作者幾乎每個都體驗到了,我們都希望自己一輩子健健康康,安享天年,但人生總是充滿不確定性,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情,作者在書中有許多人生大哉問並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些個人覺得觀點蠻值得收藏,節錄如下:
1.我們常苦惱著尚未發生的事情並猜測,這些猜測並沒有意義,大多數人還是不會改變,只會一直胡思亂想並讓我們躊躇不前不知如何解決,我們可以這樣做:每當苦惱或對未來某件事情感到焦慮,去思考想像可能發生最嚴重的結果,接著,試著找到處之泰然的方法。
2.「快樂為什麼不幸福」中討論到人們決定自己未來的方式,研究結果顯示:人類很不擅長預測什麼對自己好、什麼對自己壞。當替別人預測時,甚至表現的更差勁。我們預測不準是因為預測是建立在過去的經驗或聽到他人對未來的看法上。但是它都無法給我們自己一個明確的未來。
3.作者四肢癱瘓,他說道:我給自己二年的時間來適應這樣的生活,若不適應我想要一死了之,當二年的時間到了,我選擇活著。我之所以選擇活著並不是因為我是英雄,我選擇活著是因為我們人類都是這樣,只要有選擇的機會,我們都會選擇活著。
4.「希望」總是與未來有關。但它不會一直都是好消息。有時候,「希望」會以相信或期待未來會發生某些改變我們的事來禁錮我們。同樣地,「沒有希望」也並非就一定是絕望。「沒有希望」可以把我們帶回當下,並對生命最艱難的問題—我是誰?我在何處?意義為何?及當下地真相?做出回答。
5.我們會為自己認為能夠帶來安全感地事物而辛苦工作,但是對自己最渴望地平靜卻採取了消極態度。我們試著想要獲得工作和經濟上的保障。而在不斷追求這些保障的時候,似乎我們所有人都在受苦。
這本書有一些宗教信仰地成份,或許因為宗教的力量讓作者得以度過這些困難時刻,但不論是哪種方式渡過,作者經歷了大多數人難以想像及承受地狀況,仍然認真樂觀地活著,並把自己所思考、所想分享地內容藉由這部作品讓更多人了解,在世界上某個角落總會有比你狀況更糟的人,他不但撐過來了,還以心理治療師地身分幫助更多的人,不讓自己沉淪在自己所失去的,換個角度,世界變得無限寬廣,作者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