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經典的書籍,也是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指定員工閱讀書籍之一,它讓我學習到最重要的觀念是:對一間企業來說,破壞式創新的產品會變更遊戲規則,且會以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現,使原本的產業龍頭忽視或不知道出現這樣的變化,當這樣的情況出現時,將會有新的企業取代,而現存的企業如何面對可能的破壞式創新產品?答案是要由第二組獨立部門去實驗與嘗試可能的新趨勢,區隔現有的目標市場,因為未來新的熱門產品,通常不會是成熟市場所重視的,是小眾及相對少數,所以分配一些資源、機動的讓少數人力搜尋新知、嘗試新市場、創造新產品,是讓企業永保競爭力的策略。
作者在前言提到本書並非探討一個企業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企業僵化與停滯最終造成失敗,而是在探討一個績優企業在遇到破壞式創新及科技時,失去了市場領導的地位。
以下節錄本書中的重點觀念:
1.因為尋求新市場會有失敗風險,經理人必須採取不同作法。如果是延續性科技,在採取行動前必須先計畫,事前預測有一定的準確度,客戶的資訊也很可靠。仔細規劃與積極的行動,是在延續性科技上取得成功的必要途徑;但如果是突破性科技,應該先行動,在應用市場與規模都是未知的情況下,計畫的目的不同:計畫是為了學習而非執行。
2.突破式科技所創造的初期市場規模都不大,成長導向的大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是小規模的市場無法解決大型企業的短期成長需求。要進入這些新興市場的企業,必須建立適當的成本結構,以符合小規模的獲利。
3.良好企業遇到新科技引導出失敗的決策來自以下三個基礎:1.延續性及突破性科技在策略面上具有不同的重要性。2.科技的發展速度常會超越市場所需。3.成功的企業客戶與財務結構,會扭曲對企業而言極具吸引力的投資計畫。
4.創新必定會遭遇風險與不確定性。因此不可能首次出擊就獲得成功,我們要有接受失敗的彈性,但必須是小規模的失敗,這樣我們才可以在不失信用的前提下持續嘗試。而忍受失敗的方式有2:1.改變主流企業的價值觀或文化。2.成立新組織。
5.一種產品演進模式,稱為「購買層級」,共有四個階段:功能性、可靠性、便利性與價格。剛開始,沒有一項產品可滿足市場對功能性的需求,競爭的基礎或是客戶選擇產品的標準在於產品的功能性;當有2-3項產品滿足市場對功能性的需求,客戶就不再依據功能性作為選擇產品的標準,而是以可靠性作為主要考量因素。當市場對可靠性的需求超出供應商可提供的範圍,可靠性最高的產品便能擁有最高的溢價。但當兩家以上供應商可提供的可靠性超出市場需求,競爭的基礎便轉向便利性。客戶傾向購買最容易使用的產品。最後,當多數供應商提供的產品服務的便利性均能滿足客戶的需求,競爭的基礎就轉向價格。因此驅使購買層級轉移的因素是性能過度供給。
6.突破性科技與產業競爭基礎的關係相當複雜。在性能過度供給、產品生命週期與突破性科技興起這三者之間的交互作用中,使得突破性科技在主流市場失去優勢的性能屬性,卻能為突破性科技在新興市場中建立獨特的價值。
中文版作品於2000年出版,於出版20年後改版再發行,書中許多例子雖然有年代感,但重點是作者克雷頓.克里斯汀生所提出創新的兩難困境及解方,讓許多企業做為聖經,這本書一直在黑光的待閱讀清單中,直到近期才終於把書給閱讀完,覺得作者提出的觀念非常有遠見,以像是鋼材、小尺寸硬碟及挖土機等例子,說明延續性科技及突破性科技所造成的結果,並給企業管理者建議,讓讀者可以站在企業管理者的立場體會到競爭的資本主義,個人覺得真的不失為企業經營領域中經典著作之一。(2hr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