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跟「巨人思維」都是講一位全職交易者的起源,他們都有一些共同點,也都有自己一套符合自我價值觀的交易策略,不過本書比較著重分享自己生活經歷,比較少針對交易本身深入分析,從本書作者角度,認為交易就跟打牌、賭博一樣,是一種機率遊戲,若能控制風險,即使贏少輸多,也是能獲利。
作者cis是重度遊戲玩家,從玩電腦遊戲、小鋼珠、線上麻將、賽馬等,並從中試著找出遊戲規則,找出數學機率有利的時機來獲利(雖然有些只是單純的運氣),他從小開始就熟悉掌握遊戲規則。
依據作者經驗,認為投資大樓當包租公是報酬率很差的投資,甚至是一種懲罰,當房東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1.財富總額不斷增加的同時,金錢的價值也不斷下跌。在這個號稱有錢等於萬能的世界上,金錢的威力其實正在減弱。
2.心生恐懼時,人容易變得短視,做出愚蠢的事。
3.世上存在著努力與回報的螺旋。只要用功就能成功。成功的感覺很爽,所以會繼續用功。然後越來越進步,越來越成功。
4.世界上有八成以上的人會對賠錢感受到莫大壓力,這群人比較適合當上班族,每個月都有固定收入,精神負擔也比較小。
5.比起結果如何,我更重視是否能在過程中做出最好的判斷。
6.我連明天的股價都不知道了,怎麼可能預料到半年或一年、甚至10年的股價。因此我認為比起放遠未來,抓住現在的優勢還比較有機率獲利。
7.有公信力的企業只會更有公信力,便宜的股票會更便宜,這才是現實,公平或平等的概念,根本無法撼動股票市場。
8.若買進股票會促使股價推升、賣出會促使股價下跌是明確的事實,順著市場趨勢操作,勝算最高。因此大原則是買進正在上漲的股票,別買正在下跌的股票。攤平是最差勁的技巧。玩股票最重要的是迅速停損。必須勇於認錯,盡可能把損失控制在最小範圍內。
9.現實中的隨機很殘酷,沒有人會乖乖的選擇真正隨機時,應該出現的結果。
10.重點不是勝率,而是加總的損益-有沒有這種概念,是能不能靠股票賺錢(短線操作)的關鍵。
11.從金融角度比喻上班族,薪水等於是買進每個月幾乎百分百機率配發一定金額的債券。
12.承擔風險應該是為了追求利潤,把成本用來分散風險只會稀釋利潤。
本書作者非常強調順勢操作,認為這是一個強者恆強的市場,即使他只有30%的勝率,但靠著停損不停利,並分析勝率大於一半後果斷行動,以及具邏輯性假設、設定操作原則、找出市場套利的機會,因此他能夠敏銳的參與幾個市場錯價的事件並大賺一筆,書中還提到:在主流媒體的資訊毫無參考價值,因大家都知道的消息、光看書徒有理論也無法戰勝股市、媒體是對報導很不負責任,最好不要相信他們的股市分析。上述三點我們可以得到:能賺錢通常是靠自己領悟出的操作系統,而非靠書及專家,市場是最佳的老師。
本書很平易近人,不會有太多艱深的專有名詞(對比於「巨人思維」),他們二者的共同點我認為是:對金錢的損益不影響情緒,把市場當作一種遊戲,從遊戲中獲得樂趣,賺錢只是附屬,若要比較的話,「巨人思維」所提供的指引更佳深入,而「本書」則偏個人生平的紀事加上對特定市場事件的觀點分享,各有千秋,二本都很適合讓專職交易者從中獲得不少啟發,推薦給對短線交易有興趣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