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光讀書筆記555】13 隱蔽嫌疑人-反轉再反轉的命案

這是黑光閱讀陳浩基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13.67,他的作品主角都有別人所沒有的敏銳觀察力,能看出隱藏在表面下的真相,本作品是以一個自殺案開場,警察在調查現場時竟然發現了10多瓶人體的殘肢,警方開始深入調查,原本推論可能是自殺者犯下分屍後因為罪惡感而自殺…隨著線索增加,發現了自殺者的好友兼鄰居頗具嫌疑,因為他好友是位小說作家,且其中一部作品剛好與分屍案有些雷同之處,藉著跟蹤及監聽,警方對自殺者朋友的行為越加困惑…直到警方得到最新的情報:他好友也在自行蒐集證據,懷疑自殺者的家人可能涉案,此時劇情又急轉直下……

作者陳浩基善於說故事及鋪陳劇情懸疑感及張力,不論13.67及這部,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諸多樂趣,讀者被帶入虛擬世界,好奇接下來會如何翻轉、角色間的真實關係如何變化等,會很想知道結局到底是什麼…且最終的結果確實有相當戲劇性,沒想到會延伸至這一層面,懸疑、故事、推理元素都屬中上,且這部作品從自殺案->分屍案->調查->推論嫌疑犯->找出凶手,最終結局還真出乎意料之外,從恐怖懸疑變成復仇計畫,不但騙了書中的警察,連同讀者也一起蒙在鼓裡,直到最後真相大白時…

不過個人覺得此作者對於線索呈現有時會隱匿讀者之嫌,許多推理作品會將線索隨著案情一起呈現給讀者,也就是書中主角與讀者的資訊是一致,只是讀者無法在當時看出真相,需待主角將線索碎片拼成一幅完整拼圖再一次說明,例如:艾勒里.昆恩、福爾摩斯系列,作者陳浩基則是會選擇性提供資訊餵給讀者,故事娛樂性有,不過讀者很難參與推理,僅能猜測可能的反轉,算是一點點可惜之處。

近期閱讀了許多小說,發現與知識性書籍相比更難分享心得,一來小說若破梗就少了可讀性,但分享心得又多少會提到劇情,變得需取捨要分享的內容;二是小說有時不是為了給讀者新的觀念或價值觀,是純粹說一個好故事娛樂讀者,此時讀者身歷其境的參與在劇情中,隨著角色們破解謎團、冒險跟監、感同身受被害者家屬、警方的難處等,是不一樣的目的,也因為這樣,許多推理小說在真相大白的時刻、不確定性及懸案謎團破解了,好奇心也隨著消除,此書的可讀性就減低了,除非是帶入人生哲學、作者人生觀、探討社會議題等小說,這種再可讀性就高了許多。

此作品個人覺得娛樂性充足,尤其最後真相大白對話的場景還有設定在臺灣,更有親切感,而書雖然以自殺、分屍起頭,但最後則是會令一般讀者意外的方式發展,個人覺得是蠻值得一讀的,若是口味較重的讀者可能會稍嫌失望,這部最驚悚的已經在書的封面展示完了,最後絕非以系列殺人魔作結,破梗就到這,有興趣讀者可以一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