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1_1591149786

這本書是走路經過便利商店看到櫥窗陳列的書,這個書名吸引我的注意,便找時間借來閱讀(投資心智這本書也是,便利商店提供的書籍蠻值得參考的,應該都是一時之選才會列在架上)。

這部作品總共討論13個理財盲點,但有些個人覺得屬於"人生規劃應該做的準備及注意事項"較為恰當,因為某些議題其實涉及的範圍更廣泛,非屬個人資產範疇。

在這13個主題中有些跟一般人觀念有出入的部份,也有的是大眾對於投資的迷思,這部份個人覺得是非常值得借鏡並可加以訓練自己的。不過這本書因為作者為美國人,裡面提到有些退休規劃與臺灣差異很大(系統及政策完全不同,且美國年收入與臺灣年收入本人不確定要如何換算,美國人的月均生活費也不清楚,但本人是估算美國人的收入與支出除以3,等於台灣的生活水平,這部份純屬個人猜測)。

本書重點若濃縮幾句話,我認為是:金錢只是一種達到目標的手段,金錢本身不應成為目標。了解人的資源有限但慾望無窮,能滿足於現況造成的限制,認真地享受生活,為自己及周圍的人帶來良好的影響及改變,最深層的動機就是為了快樂生活,錢不是重點,它看似重要,花了自己大半時間追求它,但若沒有培養正確的人生心態,賺再多錢、升遷、買房開名車等等也不能滿足,人生活的背後是尋求自己生存的意義,創造自己的價值。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拖延的定義為:儘早對某件事採取行動應是更好的決策時,卻對這件事情採取延遲行動的行為。

這本書是2021/7/28疫情嚴重時在逛電子書圖書館時看到的,當時好奇到底有什麼戰術可以戰勝拖延症,終於在今年初借到這本書,這本工具書相當好讀,大概1個半小時就可以閱讀完畢,因為重點是執行,作者戴蒙.札哈里斯在過去也是拖延者,經由訓練找到方法克服,並分享他的經驗。

拖延其實是大腦的預設值,傾向立即的滿足而非長遠的延遲享樂,現代科技又不停的吸引人們,而且科技容易讓人養成習慣,習慣可能促成成癮,注意力是人類稀有的資源,但商人無所不用其極的想方設法獲取潛在消費者的注意,上網瀏覽影片跟運動相比,前者只需要滑開手機、連上網路、點開影片,過程不用幾十秒,後者光是準備、熱身等等就會花幾十分鐘。雖然大家都知道運動長期而言對人體是比較健康的,但出於人性大家都寧可滑手機而不是出門運動。工作及作業方面也是,大家寧可拖到最後一刻才交出成果,因為拖延比較容易。作者提出21招教讀者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1.先執行最不想做的工作。書中提到馬克.吐溫舉的例子:如果你的工作是吃掉一隻青蛙,最好在一早就先做這件事。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001_1606443348

全書重點:有時候行動會先行於大腦思考,專家經過長期鍛鍊學習會培養出直覺,此學習方式除了大腦參與外身體佔的角色更為重要,人工智慧可於演算特定領域、限定範圍的問題可能勝於人類,但關於經由實踐、體驗、習得性知識而言,卻是難以取代。

佳句摘錄:

§ 以餐廳為例,google可以告訴我們"描述性知識",也就是一些特色和數據,提供場所的部份敘述;但"習得性知識(經驗性知識)"不只是外顯或能加以敘述的訊息,必須要親身體驗才能獲得。我們依賴科技,例如google地圖,造成的結果是不在參與和周遭環境互動,科技重視效率、數據和分析,其中卻缺乏經驗、參與或真實的理解。

§ 研究指出特定與動作相關的認知狀態都和實際執行該動作有關。研究發現光是想像某個動作而沒有執行也會使相同的神經通路活躍,動作模擬理論解釋了為什麼觀察可以是身體習得知識的核心,透過觀察其他人的活動,身體會和大腦共同合作,讓我們準備好進行動作。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都快忘了上一週末自己做了什麼事情(後來憶起是去了趟全聯買食材、閱讀了一些書籍;週日把"福爾摩斯思考術"閱讀完畢+投票+去了趟圖書館搬了五本書回家)。

為了讓自己在未來回顧時能提供記憶的提示,特此紀錄今天的一日行程。

9點起床,起床後開始閱讀書籍"你問對問題了嗎?"及"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至11點多。

下午一點起開始年終大掃除,給自己對打掃的意義為"讓家有更好品質的生活,心情更加愉快"。這次負責客廳的新窗戶(去年一月才更換),以及外面鐵窗欄杆、室內窗戶、開關插座外圍及裝飾拼圖。老實說去年到底有沒有打掃這些地方本人一點印象都沒有,為了避免明年此時重蹈覆轍,紀錄這次到底清潔哪裡,一點至三點客廳窗戶,休息後大概是15:30~16:10市內其他地方。16:30丟垃圾順便去圖書館借了"恆毅力""影響力"及"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三本書,並歸還一本"只要看起來很厲害就可以了,暗黑心理學",這本書是輕鬆小品,很快速就可以翻閱完畢,講了很多主題但都點到為止,個人覺得從中可以獲得一些趣味,但應用到自己生活上可能幫助沒那麼大。

晚間幫家人協助整理了一下廚房,廚房空間真的需要好好規劃一番,把一些不常用的東西給清空,希望提升全家的衛生及健康。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other20011014_thumb

全書重點:超越金錢報酬的行為模式-來自最原始的動機,得到快樂的泉源。

人平均年齡達80歲,有35至45年需要工作,每天工時至少八小時,總共有1/6的人生時間都在工作上,從工作上取得成就、升遷、加薪、權利是一班人的目標,但是,這些目標背後的動機是什麼?四個字-意義、快樂。

這本書深入探討人對於獎酬的態度,在不同情況下獎酬代表的意義不同,有時會增加動機、有時則有負面的影響,重點是:人不是為了獎酬才做事,有時做事只是因為想做而做,沒有任何其他理由。而這個現象在動物實驗身上也發現-即使沒有獎勵,猴子也會因為好奇的動機而去解謎,單純為了有趣、獲得快樂。

這又可以探討人對於工作的態度,是把工作視為一份養家餬口的差事;或是為了更遠大的目標;你對於工作、薪水的態度決定了你的生活快樂程度。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001_1528650638

全書重點:漫畫呆伯特作家分析川普如何利用資源說服取得選民支持。

當看到書名的第一印象以為會是探討人類心理學及溝通策略的內容,但與本人所想像的落差很大,加上對美國政治的參與度很低,許多例子可能對居住美國的居民比較有感,所以這本書最終就只看作者整理的說服觀念,總共羅列三十一點,本人認為了解這些資訊有利於動之以情說服他人。

1.當你認定自己是某個群體成員時,你的意見容易往群體共識靠攏。

2.人天生就知道要報恩,如果日後想要某人和你合作,現在就先為那個人做一些事情。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1r2hlMhR-L

本書重點:小心謬誤影響判斷能力、刻意學習使用大腦第二系統—慢想;使用大腦觀察,而非只是觀看;以及永無止盡的學習。

小時候非常喜歡名偵探福爾摩斯及怪盜亞森羅蘋,閱讀他們在危機時從容不迫的化解、遇到懸案時仔細觀察收集細微線索、將片段資訊藉由思考、想像組合成一個符合邏輯的故事又有強而有力的證據證明兇手,如同親臨現場的旁觀者一樣,而同樣的資訊在助手華生及讀者眼中,在福爾摩斯沒有說出推理過程前都是滿頭問號,同樣的現場、目擊者對話、線索等等在我們眼中都是獨立片段的事件,但在名偵探大腦中已浮現從動機到結果的完整圖像。相當好奇福爾摩斯的作者柯南.道爾是如何創造出福爾摩斯這角色,至今已經被改編成電影、影集等,並由知名演員來詮釋。福爾摩斯的大腦是如何思考?這部作者瑪莉亞.柯妮可娃藉由引用小說劇情結合科學理論研究,讓讀者了解名偵探是如何將片段資訊整合成一幅拼圖;助手華生對於幫助福爾摩斯思考時扮演何種角色?以及我們如何向福爾摩斯學習他的思考方法。在"快思慢想"這本書中提到快思的系統一及慢想的系統二。套在福爾摩斯小說中,福爾摩斯代表著系統二,慢想;而助手華生醫師就是系統一,快思。藉由代表不同的思考邏輯從客觀角度剖析福爾摩斯,讓讀者可以更了解福爾摩斯大腦中的奧秘。

觀念重點摘要:

☆ 大腦的預設狀態是心不在焉,進入預設模式:隨時從外在世界與內在狀態蒐集資訊,監控有無值得注意的跡象。這設定可讓我們隨時偵測潛在敵人(或危機)、抽象思考及規劃未來,也象徵心不在焉的缺點:我們時時在看,但沒有花心思觀察及注意。注意力是有限資源。注意這件事勢必會犧牲對另一件事的注意力。有種現象叫做注意盲視,專注於一樣東西就會看不見其他東西,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球場黑猩猩裝扮實驗。—延伸閱讀"注意力商人",內容說明注意力如何變成商機。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2)

本書重點:飲食對腸道微生物有決定性的影響,少吃含麩質食物(麵包類,因容易引起過敏發炎反應)或加工食品(尤其高果糖玉米糖漿);多吃富含益生菌天然食物(蔬菜、自製發酵食物);非必要盡量避免使用抗生素。腸道的健康影響層面比一般人想像還廣泛,不只影響消化系統,研究指出還影響許多功能包含憂鬱、躁鬱、自閉、發炎等等與大腦相關或是系統性影響。

健康與養生是人能快樂活著的重要因素,"無麩質飲食,打造健康腦"是系列第二本書,第一本為"無麩質飲食,讓你不生病",雖然沒看過第一本,但直接讀第二本在閱讀上也不會有太難理解的部份。簡單而言,我們吃入的食物影響是全方位的,它進入消化系統後轉化為養份供給全身器官,因此有言"腸道健康、全身健康"。在本書更可以看到腸道與情緒是有關係的,換句話說:益生菌會影響快樂情緒。這背後的機制為益生菌會保護腸道、使腸道更健康;在醫學領域有"菌-腦-腸軸線",這三大因素會相互作用,在書中提到一些病患因憂鬱所困擾,作者醫師藉由詢問過去病史發現可能原因是腸道微生物失衡,狀態不佳,藉由改善飲食(或更積極的療法)就能顯著改善憂鬱的症狀,益生菌最終可以導致快樂情緒看似無關,實則有跡可循。

肥胖、發炎、糖尿病、失智症、憂鬱、躁鬱等等疾病在這本書中都有做探討,用淺白的語言告知讀者致病機制,回歸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勝於治療"-也就是從進入口中的食物開始。

本書重要觀念節錄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1)

本書重點:我們不需學習和了解所有的知識,只要學習各學科最傑出的思想,抓住最關鍵的要害,就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

這是作者成甲第二部作品,第一部為精準學習,這二部的內容可定義為首部曲及二部曲。精準思考將查理蒙格的多元思維模型藉由作者的邏輯展現。我們很少注意自己是如何思考解決問題以及運用什麼技巧,成甲將整個思維邏輯分析給讀者看。全書共分為四部份。一是介紹什麼是思維模型,並分析它的本質。二是說明如何高效的學習和掌握思維模型。三是如何把跨學科的思維模型融入一個知識體系。四是如何綜合運用跨學科思維模型來解決複雜問題。

重點摘要

主要分成三大區塊:1.掌握基本要素:思維模型→2.連繫:在思維模型間建立多元思維→3.跨學科的應用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本書重點:作者洪震宇在書中成為刻意練習的教練,教導讀者利用邏輯思維將大腦裡的知識轉化為吸引讀者的文字。

內容共分成二十個章節,每章節用一主題來說明如何寫作。對寫作而言,產出的對象是讀者。讀者的時間相當寶貴,因此寫作也可視為要滿足讀者的服務業。文章=產品;讀者=消費者。藉由轉換成商業行為可以推論一個好的文章可以吸引讀者,它所需要的元素就是:1.解決讀者說不出口的問題點。2.幫助讀者理解新知。3.提供問題具體行動的方法與資源。讓讀者覺得有收穫、不覺得浪費時間,才能產生影響力。

一般人寫作,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會特別在意文章是要寫給哪一類讀者閱讀、或是在主題、開頭、文章結構、結論等特別注意及下功夫,思考這麼多一篇文章可能從思考到完成大概要好幾天吧~但是,當想學習"寫作"這項技能,就如同"刻意練習"所提到的,要有教練給予回饋,將現行做法進行改進及修正,如此一來才能在技巧上更加精進,突破進步障礙的高原期。

查理.蒙格曾說:永遠要反過來思考。寫文章若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呈現,容易流於只有自己看得懂的窘境(自我的思考邏輯,自身的專業,又稱知識的詛咒),作者建議跳脫自我的框架,利用ROA的方法替文章找到核心精神。R是指讀者,我寫這篇文章的讀者是誰;O是目的,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為何;A是行動,希望讀者在看完文章後能做些什麼。藉由這樣的策略就能讓文章給予定位(就像替商品找到消費族群一樣)。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hfrvoe_460x580

重點摘要:別汲汲營營的度過一生,再忙也要深刻思考自己的價值觀,我們都有潛能可以改變身旁的人,最終影響世界。

這部作品已經出了三版(2004、2012及2020),哈佛老師提供的故事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力,對即將畢業的高階人才提出重要的價值觀-忠於自己,別忘了初心。

15位哈佛教授各分享一則自己的故事,課堂時間有限讓故事顯得不夠完整,有的事件非常精簡,若能更加描述細節會讓讀者更加印象深刻,又加上這些故事年代有些久遠,到了現代呈現給讀者略顯粗糙,已經有許多作品針對各種領導、價值觀、追尋快樂等議題做更深入的剖析。因此本人對這部的評價為-如蜻蜓點水般稍微觸及真心但力道不足以撼動現代人仰賴科技、追求名利的價值觀。

佳句摘要: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16)

重點摘要:

作者喬許.弗爾從一位記憶力普通的記者,因為好奇心進入腦力運動員的世界,在刻意練習及教練指點後成為美國記憶力冠軍的故事。

關於記憶的認識

記憶依照時間長短可分為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 (1)

本書最重要的觀念分享:習得正確估算出企業折現值,可獲得低風險高報酬的本事,達到大贏小輸的效果。

getImage (5)getImage (15)

閱讀完畢後個人建議這本書"下重注的本事"屬於較為進階的投資書籍,若對投資基礎知識沒那麼了解的讀者閱讀這本會有點吃力,對於投資的基本概念,最有名的"漫步華爾街"是必讀神書,另外還推薦"投資心智"及"散戶流浪記"這二本,這三本皆是從最簡單的股市交易觀念慢慢解釋投資市場的運作機制,以及提供散戶投資人一些建議,讓讀者了解:市場無法預測、投資散戶大部份賠錢、若賺錢很大成份是運氣、正確的長期投資勝率會大於高頻率交易。

回到"下重注的本事",作者莫尼斯.帕波萊提出了投資"當道"(低風險高報酬的代名詞),是一種大贏小輸的投資技巧、價值投資的延伸。書中引用許多巴菲特、蒙格、葛拉漢的投資名言。首先舉四個"當道"投資的例子,接著引出共九項"當道"觀念,分別為: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001_1543597856

源起

我是於閱讀"讀懂一本書"得知作者樊登,為一名大陸作者,內容用詞與台灣很不同,要習慣大陸用法以及書中舉的例子在台灣讀者閱讀起來很無感,他在"讀懂一本書"中提到他的另外作品"可複製的領導力"以及在"讀懂一本書"提到許多書籍,我將此清單放在"【黑光閒聊13】2021從閱讀中尋找待閱讀的書單如樹枝狀連結擴散"文章中,那時是2021/3/25,本來預計於2021年底將相關書籍閱讀完畢,但待閱讀的書籍實在太多,最後這項挑戰失敗了,但仍會將這件任務給完成,這本"可複製的領導力"將領導力這個抽象的概念用標準化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訴說領導需要擁有哪些技能及練習,才能給予他人影響力。

大綱介紹

領導力並不是一個抽象的技能或概念,而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技能,作者樊登用九個章節來分享他對領導力的詮釋以及建議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86157905

沒意外的話這應該是2021年度最後一篇分享閱讀心得的書籍,這本書是很不錯的工具書,讓自己在與他人溝通時可以跳脫主觀意識,客觀評估自己以及他人在對話中的狀態,重點是要提醒自己"不要偏離對話目的",以及覺察自己進入到"關鍵對話"裡頭,若對話雙方衝突氣氛升高,要如何的化危機為轉機,書中提出的提醒及方法可以讓讀者避免情緒性的用詞、或是偏離討論的主題,書中也用了諸多案例及情境讓讀者可以模擬練習,溝通用對方法可以減少敵人增加朋友,不論跟家人、同事、主管、談判等等都是需要溝通的技巧,這本書對於幫助如何針對問題進行溝通解決提供很棒的建議,以下節錄書中提供的重點整理表格,表格後會在進行一些說明:

原則 技巧 關鍵問題
從"心"開始 專注在真正想要的目標,我到底要什麼?

我的對話表現看起來要獲得什麼?

◆我要什麼?

◆對方想要什麼?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2020年11月,Zappos前執行長謝家華因意外死於火災,46歲傳奇一生戛然畫下句點。會知道這本作品是因為閱讀"貝佐斯傳"有提到併購Zappos網路商城,是與謝家華談判。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開始查詢他相關資料,但沒想到他已經從Zappos退休,更沒想到他遭遇了意外。

這本書描寫了謝家華的一生,讓讀者看到一代創業家及網路商城的崛起,而且讓我意外的是謝家華對企業的文化及工作哲學-快樂的工作。在這本書籍第七章的部份都在探討人如何快樂的生活,而裡面提到及引用的書籍包含"真實的快樂"、"更快樂"及"快樂,從心開始"(後來重新出版為"心流"),這些書籍剛好也都是本人之前閱讀過的書籍,倍感親切,謝家華的人生就是想辦法創造快樂的文化在生活、工作及創業上,這樣的商業模式造就了Zappos員工對工作的高滿意度,而Zappos最後被亞馬遜併購時價值超過12美元...將"快樂傳遞至全世界"是謝家華在經營Zappos最重要的精神。

Zappos的文化,十大核心價值:

1.用服務傳遞"挖賽"的驚喜感。2.擁抱並驅動改變。3.製造樂趣,和一點點搞怪。4.有冒險、創新、開放的精神。5.追求成長,不斷學習。6.以開放的心胸和誠實的態度來溝通。7.打造積極的團隊與家庭精神。8.用更少做更多。9.要熱情,要下定決心。10.要謙虛。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mbqpnb_460x580

有限理性是從經濟學底下定義完全理性的經濟人延伸而來,在經濟學的眼中,人類作任何決策是百分百理性,從自我利益為出發點。(但實際上人類不是機器人,是有感情及其他因素影響決策),有限理性則是將經濟人添加"人性"因素在裡面,人並非依據最佳化作決策,而是依循滿意度,將心理學導入經濟學裡面,理性不是選擇的結果,應探討人在選擇時的過程與方法。

誠實的講個人認為這本書籍的可看度是還好,探討的大多數行為經濟學的問題個人較為推薦"丹.艾瑞利"出版的一系列探討人並非理性的書籍,大部份的例子在這些書籍都看的到,而且用較為幽默風趣的手法呈現,本書就像教科書一樣提出問題/列出研究、解答/描述結果、總結。一板一眼的呈現方式讓本人在閱讀上花了不少力氣,若非看過之前相關行為經濟學的書籍,這本書大概很快就會被棄讀了。

更令我不解的是,書末謝詞作者文末日期為2006年??然而出版商是2019年發行的,也差太久了吧?這什麼概念?還是這是本舊書新包裝?有時對於出版商的營業模式感到困惑,這10多年間關於"有限理性"的研究應該更多,竟會找一本舊書來發行,也可能我哪裡誤解了,總之這個10多年的差異讓我對這本書的印象又再扣了幾分。

理性決策的艱難: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14)

沒看到或不知道的事情正悄悄發生。我們以為自己了解世界,實際上對運作機制一無所知,人類正在讓自己邁向慢性滅亡之路,大多數人還在蒙蔽之中。

"超維度思考"讓讀者進入第三視角,客觀的列舉出人類如何的肆無忌憚地破壞唯一的生存之地-地球。

作者湯毅虹用科學的方式揭露我們平常不會注意到的事物,它背後的運作機制為何,我們人類如何聰明的解決問題,又聰明的視而不見問題背後的問題。

每一個章節都是耳熟能詳的事物,但透過作者的詮釋讓讀者看到這些我們視為在平常不過事物背後隱藏的恐怖真相是什麼。作者從個體與生俱來的盲點開始切入,讓我們知道人所見的事物與其他生物所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層次;接著進入人類集體的盲點,針對食物、能源、廢棄物等問題面向上為何整個社會會選擇視而不見,而科學又如何與科技結合改變人的生活與世界觀;再來提高到更廣的層級探討跨世代間的盲點,在時間與空間中人類是如何的無感於這些資源的存在。藉由這些盲點讓讀者揭開世界的真相,而真相是需要大家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包含水、空氣、食物、能源,並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人類這個物種,應該更友善的面對環境及生物的多樣性,人類在不知不覺間已經變成地球的細菌或病毒,正在蠶食地球這個有機體,人類之於地球就如同細菌之於人。當細菌最終佔領及主導了人類的身體,造成人類的死亡,最後這些細菌及病毒因為沒有養份也會跟著凋亡,最終走向同歸於盡,若我們不在正視人類所造成的資源耗竭的問題,最終還是會反撲到人類的身上,我們應該利用影響力去逆轉及改變人類現在的破壞行為,短視近利的心態後果將由人類自己承擔。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13)

這本書老實說個人覺得普通,不是指不好看,而是有些人生智慧太難以想像,且帶入了宗教的哲理,作者日野原重明退而不休,即使將近100歲高齡只要體力許可仍為病人服務,此作品以一問一答方式編輯而成,共提了36個問題,可以體會到即使105歲的老人,知道可能每天都是自己的最後一天時,他是以什麼態度來生活?一輩子行醫生涯帶給他甚麼感觸,藉由問答帶出他人生之道。

105歲耶,105歲還有辦法有意識地回答問題及分享人生,真的是人瑞的智慧,自己都無法想像30年後的自己有沒有辦法同樣頭腦清晰的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總結來講,這36問個人覺得討論的議題離年輕人有點遠,談論的是關於寬恕、重獲新生、愛等等,個人對這些議題還蠻沒有興趣的,所以大致上看一下有沒有什麼不錯的觀念與洞見可以學習,以下節錄幾個重點

*家人最美好的活動就是一起聚餐,有許多人即使想要也無法與生命中重要的人一起吃飯,因此一起用餐可以建立緊密的羈絆、閒話家常交換生活心得,簡單而幸福。

*當我生病時,我發覺自己迎戰的對象並非疾病本身,而是透過疾病呈現"更理想的自我"。因為疾病可以讓人重新省思人生重要事項的排程順序,在"凝視死亡"這本書中有提到疾病會讓人的時間壓縮,在有限的時間下人生重要目標會重新洗牌。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12)

夢境百貨所呈現的劇情讓讀者進入想像的異世界,但許多設計又與現實資本主義社會息息相關,並帶出一些人生哲理,是一本近期可讀性相當高的小說。

就劇情來講,從主角佩妮應徵夢境百貨員工起,至她在當員工期間遇到各種工作狀況及夢境百貨老闆達樂古特教佩妮工作上的任務、不同的夢境商品、制夢者及夢境買家,串起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帶領讀者進入夢想世界。

從科學角度來講,入睡是大腦在重整白天資訊、創造長期記憶及解決困難問題的時刻,全身上下的器官大概就只有大腦是在睡覺時還在努力工作的,作者李美芮從夢境切入,創造出如哈利波特般的世界觀,在與現實一些真實事務連結,例如買賣夢境商品、年度最佳夢境頒獎大會、制夢人年度會議、傳說中的聖誕老人、銀行業、投資市場等等,讓讀者感到好奇又新鮮,搭配不同主題夢境,在現實中也有這些分類,如預知夢、託夢、靈光乍現夢、克服恐懼夢,連寵物夢都有販售,作者想像力及創意令人大開眼界。

個人非常喜歡在販售不同主題夢境都置入人生哲理,以下節錄個人很喜歡的佳句,其中不乏有在其他作品看到雷同的觀念,但藉由奇幻小說形式呈現可以讓讀者更容易印象深刻,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方法,因為大腦很喜歡故事,藉由故事訴說的道理很容易記憶住,這樣的觀念可以深植人心。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2)

我們的大腦無法適應現代的科技,原始的本能會控制讓人做出對自己並非最有利的決策,作者蕾貝卡.海斯用七個主題來探討我們如何跳脫初始設定,將"只追求生活基礎所需"切換成"明智理性的做出最佳決策"。

生存

生存本能是大腦的預設值,是其他本能的根本。時間通常是對自己施加最大壓力的來源,讓大腦放慢思考速度,就可以感受更多的時間,當大腦沒有接收到太多刺激時時間流逝會變得更慢。相反來說,當很專注一件事情,因為大腦專注在執行這項任務而達到心流的境界時,就會忘卻時間的流逝。我們如何避免高壓及急迫的生活方式?放慢生活步調就可以減輕壓力及提高生產力;將工作分批處理,讓自己有時間進行深度工作;覺察自己的感覺,重新檢視自己的意識狀態;我們對時間的感知會因為太多資訊干擾而消失,我們可以把注意力轉到當下,有助於幫助我們掌握時間。大腦沒辦法區分壓力是真的影響生存還是只是因資訊超載、刺激造成壓力,因此想辦法減輕壓力、掌握時間,可以超越大腦預設的生存本能。

性別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nejjrgc_460x580

作者凱絲.畢曉普為一位前奧運划船選手,她分享在奧運征戰的旅程及對爭取一時勝負這件事感到困惑,便深入探索勝利的本質,發現爭取奧運佳績只能視為人生中的短暫時刻(70多年壽命VS幾天的賽程),應該放長遠來看,書中是這麼描述的:"這些短期目標如何激勵自己追求較長期的目標,將注意力從認為可以實現夢想的時刻例如得到獎牌、通過考試、升職等。而更深入思考這些短暫時刻如何達到更長遠的目標,對生活有何意義。自問當你成功後,世界會變甚麼樣子?其他人如何體驗你想推動的改變?接著拉回現實,在這長遠發展上,我今天可以做些什麼?有哪些事情是短期內看不到成果與回報但對長期而言至關重要的?"

這本書打破了二個迷思:贏家與輸家的思維;對勝利下新的定義。以及提出"長勝思維":想清楚、持續學習及主動建立連結。

放棄僵化不變的輸贏思維,創造多贏的局面,一個問題解決方法不是只有一種,而是可以藉由不同的行為、心態、溝通創造不同的解決方案,輸贏是比較而來的,而比較心態對追求快樂與幸福而言是負面因素,而不要把短期目標當作終極目標容易造成失落感。最主要的原因為當目標達到之後?很多人就沒有規劃之後了,所以當費盡千辛萬苦達成後就沒有新的目標,沒了目標悵然若失,人生頓時失去意義與方向,因此作者才提出要拉長遠來思考,做一個長期的目標規劃。

長勝思維的重點:(3C,Clarity、Constant learning、Connection)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11)

作者金卓拉.霍爾利用說故事創造自己的工作職涯,專職的靠說故事來賺錢真的很不常聽到,為什麼說故事這麼重要?因為說故事可以造成三個結果:獲取注意、造成影響、改變行為。

這本書裡面有滿滿的故事,但每個故事造成的效果與目的都不同,但共同的結果是達成說故事者想要達到的目的:打造共同語言的溝通橋樑。而這個溝通方法可以在遇到棘手問題時化解尷尬、回答問題、讓聽眾感同身受等效果。

一個故事可以造成什麼效果?永久的改變一個人的大腦連結,不論在一場演講、一堂課,長達一個小時的內容中可能絕大多數的東西都會忘記,但唯一記得的就是故事,例如本人就發現許多好書都是以一個故事開頭讓讀者吸引並專注、好奇接下來作者想引出什麼論點、或是故事會如何發展、並一同思考及跟著作者的邏輯走,最後得到結論,而故事例子就永久的與這個觀念連結在一起,這本書認為企業公司有4種重要的故事可以跟大家分享,分別為創辦人故事、價值故事、使命故事及顧客故事。而一個好的故事應該要有4種架構,分別為鮮明角色、真實情感、具體細節及特定時刻。這本書也在這四個重要故事用四種架構來分析如何講出一個好故事。

當消費者選擇很多的時候,要如何凸顯產品不同之處?故事。一個故事可以讓潛在消費者了解這個產品背後的精神及與其他產品不同之處,而故事還可以讓產品"活化",產生品牌效應,故事可以讓一間企業或產品更貼近消費者,讓消費者眼中商品不只是商品,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情感、一種不需思考的行為,消費者不知為何就是喜歡它(品牌或故事已深入潛意識),能抓住這個觀念,不論是推廣產品、或是企業募資、更甚至是推銷自己找工作等都可以利用故事的力量。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1)

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但很少人會去思考老死及病死這段最後的旅程,作者葛文德醫師用自己旁觀家人及病人的經歷,以及在美國政府及私人養老院內老年生活的現況,再分享一些針對新的老年生活方式研究成果。

這是相當沉重的主題,大多數的人不會規劃這個階段,老年人害怕談論死亡、青年壯年人則認為自己離死亡很遠、兒童青少年是不害怕死亡,因此大家對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情不是沒想過就是不敢想,這本書"凝視死亡"從科學及醫學的角度告訴讀者要如何面對這個議題,看完這本書讓我思考很多,包含家人及未來自己面臨生病、老年時可能的狀態,以及針對這些情形進行的財務規劃,俗話說:久病無孝子。當親愛的家人生病,時間拖太長影響的不只個人生活品質,連同周圍家人及親戚的生活品質都會一起拖下水,如何設定生活的優先事項變的很重要:我們要取捨好的生活品質;還是要更久的生命。這在某個時間點必定要做抉擇。

擁有選擇的權利及目標對於人活著而言是至高無上的重要,並延伸出養老院為何給人死氣沉沉的感覺,因為在裡面的老人無從選擇,他們只能被迫按照行程表生活,沒有自由、沒有選擇,讓我聯想到軍旅生活,本人相當痛恨軍旅生涯,因為在裡面不能用腦袋思考,要服從命令;沒有自由的活動,只有按照表定操練:站哨、打掃、出公差、每週固定看莒光園地;沒有目標,或者說目標就是在軍中生涯不要出包被長官注意,安全等到退伍的那一天。養老院也是如此,為了安全考量,老人們被迫放棄自由與選擇,只能任人擺布,這樣的生活品質容易讓人沮喪、失去求生的慾望、悲觀及憂鬱,葛文德醫師在書中指出在美國已經有業者倡導讓老人自行選擇:擁有個人空間、不死板的生活作息、安全考量與生活品質間的取捨、最終的緊急治療何時喊停。想想台灣,我想依政府這麼擔心害怕輿論的壓力,我想長照及養老院在短期內很難有突破性的改變,而台灣人自私及錙銖必較的個性、動不動就鬧上法院,想要把這套「提高生病老年人生活品質」應用在台灣可能還需很長的時間,但個人認為這是趨勢,台灣在10~20年後就會變成超高齡化社會,長照及養老機構勢必會受到很大的壓力測試與挑戰,少子化加上高齡化的衝擊、氣候暖化及環境汙染等議題在幾十年會看到更嚴重的結果,我們等於再玩一場人類生存的比賽,看是科技拯救人類、還是人類先被自己的行為給害慘。

個人認為老年商機在台灣是相當有潛力的,因為生活品質及醫療水準提升,平均壽命會越來越長,長照、養老院、照護機構等等未來業務都會成長,現在醫院一間一間再開,幾年後就會變成養老院一間一間開,但台灣對於長照的相關規範應該是偏向嚴苛(沒仔細研究,單純猜測),讓老年人能有選擇權利是一個很好的賣點,前提須讓主管機關同意,跟公家機關打交道就是曠日廢時,如果通過的話這市場應該不小,現在先放在內心裏面當作種子,持續觀察是否能發芽茁壯。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zeltpk_460x580

閱讀「學得更好」有一種再重複閱讀「超牢記憶法」的既視感,用了另外一套架構大綱來闡述,一項工作或技能,若賦予這項任務意義及使命感可以讓人做得更認真及快樂,學習得更好,人若有動機就會主動的積極進行,而主動、積極、意義是讓大腦可以印象深刻加強記憶的一種方式;有了動機接著就是計劃這項任務可以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訂定目標可以讓人在學習過程中知道自己是否有進步、進度到達哪裡,有計畫的執行比毫無規劃的隨興相比可以學習的更好;在有了動機及目標後,反覆的練習就會提升這項技能的熟練度,增加這個技能的效率並可藉由其他方式讓這個技能更加精進:即時回饋可讓你知道在過程中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當越熟練一項技能時藉由連結、延伸、類比等方式讓這套技能擴展成規模更大的系統,這整個流程就是學習一項技能從初學到專精的過程,作者烏瑞克.鮑澤將整個學習過程拆解成6大主題分別探討:以下節錄書中的內容:

"意義(價值感):

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起來,想要學成一項技能必須將它視為有價值的,還需要創造意義。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動機=付出+期待感+價值感。

主動參與有助於形成更深層的思考與理解;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在特定專業領域創造價值的力量。學習的心態應在意的是學習過程,而非結果,用探索的心態學習,不害怕錯誤與失敗學習成果更好。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